<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廣勇、淮軍入臺記事
    汪毅夫
    2023年06月09日

    廣東南澳島地處閩、粵交界,島上至今還有閩、粵分界的碑石。清代南澳總兵是全國13個水師總兵之一,也是唯一的兩省合設的水師總兵,其全稱是閩粵南澳鎮總兵。

    清代總兵及總兵以上官員統率的地方部隊稱標,總兵統率的地方部隊叫鎮標。按照地方部隊招募土著的征兵組建原則,閩粵南澳鎮總兵的鎮標,應該有一半是當地招聘的廣東子弟兵,人稱廣勇。

    同福建子弟兵一樣,廣勇也有參與輪班鎮守臺、澎的光榮記錄。例如,光緒《澎湖廳志》記:水提、銅山、南澳、閩安四標,各有私館,名為祀神,其制度宏敞奢麗。水提指福建水師提督統率的地方部隊(提標);銅山、南澳、閩安三標則分別是銅山鎮、南澳鎮、閩安鎮總兵統率的地方部隊(鎮標)。

    這是廣勇參與輪班鎮守臺、澎的證言之一,澎湖南澳館則是其證物之一也。

    1894年,臺灣聞警。這年的日,清廷命令南澳鎮總兵劉永福著即赴臺南,會同鎮、道籌商布置,務臻周密;八月五日,劉永福以幫辦臺灣防務 南澳鎮總兵的身份,率重新組建的黑旗軍渡海赴臺。其時的黑旗軍,乃以廣勇1000名為主體。入臺后,廣勇立即同臺灣的官軍、義軍一道,為扺抗日軍入侵積極備戰、英勇參戰,誠可歌可泣也!

    再談淮軍馳援臺灣的故事。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人借口琉球海難船民在臺灣遭高士佛、牡丹兩社居民殺害,派遣西鄉從道中將率軍3000人入侵臺灣。清廷委派并授權欽差大臣沈葆楨牽頭處置,同日本人開展外交、軍事斗爭。

    同年,淮軍名將唐定奎奉旨率淮軍銘、武13營共6500人馳援臺灣?;窜娧b備精良,軍紀嚴明。統帥唐定奎事事擘畫周匝,朗若列眉?;窜娙肱_,給日軍以很大的武力威懾。用沈葆楨的話說,大枝勁旅13營,亦臺地向來所未經見,倭為天所困(汪按,當時侵臺日軍營中有疫病流行),又聞唐軍之至,急欲退兵”。日軍撤退后,淮軍在臺參加“開山撫番”工作,唐定奎還“前赴旗山規度炮臺”。沈葆楨“以臺灣營伍廢弛,奏請擬仿淮軍營制,歸併500人為一營。

    總之,淮軍入臺,功成名就,民情愛戴,可謂全美。

    清光緒元年(1875年),清廷以提督唐定奎統領銘、武等軍到臺,布置周密,紀律嚴明,賞穿黃馬褂。賞穿黃馬褂是清廷給勛臣軍功的一種獎勵。據我所知,賞穿黃馬褂賞給黃馬褂的獎勵規格要高——賞給僅所賜一件,賞穿則可按時自制穿用也。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