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福建師范大學合編的《明清宮藏閩臺關系檔案圖錄》(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年7版),收羅宏富。
書中有兩幀照(圖)片令我見而驚喜。圖一為“福州貢院及考棚”。福州貢院是福建舉辦省級科舉考試(俗稱考舉人)的辦事處所;考棚又稱號房,是考試的場地。齊如山《中國的科名》描述北京的號房說:“兩旁兩大片房屋,由北往南有幾十排成行之房,每行有幾十間房,每房高不過6尺,寬不過5尺,前邊一小院寬不過3尺,再往前就又是前排房的后墻了,這就叫號房?!睆恼掌?,閩省考棚,大致如是。至于“號房”之謂,乃由于考棚逐行編字、各房編號,參加考試的秀才須按字號入場也。臺灣建省前屬福建管轄,“考舉人”的臺灣秀才多應到福州參加鄉試;臺灣建省后也未單獨舉行省級科舉考試,臺灣鄉試乃合并于閩省鄉試。鄉試每三年凡一舉,臺灣每年的送考人數為 500-800人。在清代,福建鄉試成為閩臺兩地人員、兩地知識精英往來的一個管道。
圖二為“贈太子太保原任兩江總督一等輕車都尉謚文肅沈葆楨”畫像。2018年5月23日,我在中評新聞網上寫《沈葆楨的畫像》,指出坊間流傳甚廣的一幀“沈葆楨像”不是沈葆楨像,以其官服上的補子圖案是鸂鶒,是七品文職官的服飾也?;蕦m典藏的沈葆楨像方得其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