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罷郭志超學兄這部遺稿、這本學術隨筆集,一時記起許多往事。
先從書名《閩南人及其鄰近族群》說起罷。1993年,我在《談臺灣的閩南人和客家人》等文里說:作為漢族的兩個民系,閩南人和客家人長期在閩西南、粵東和臺灣相鄰而居,形成了若干文化上的共同性。郭志超學兄讀后便表示認同并加以補充說:同閩南人鄰近的族群有客家人、畬族、回族及高山族等。
郭志超學兄當年已經研究有年,繼而用其畢生精力,對閩南人及其鄰近的客家人、畬族、回族及高山族等族群做了深入研究,各有研究專論和專著發表。這部遺稿,則以學術隨筆集的形式,從整體上描述了各族群的關聯。遺稿書名應該是編者蕭春雷取的,書名切合全書內客,具見編輯家的功力。
在學術上,我是隨郭志超學兄一道成長起來的。我們都是廈門一中的校友。讀研期間,我曾從母校福建師大到廈大研究生宿舍樓看望過他及其他學兄。此后時相過從,分享學術資訊和學習的心得,也分享好茶和茶余的閑話;一起策劃紀念林惠祥教授的會議和文集,還曾一同到惠安縣百崎回族鄉村做田野調查。
郭志超學兄常對我的研究提出批評和建議,他為拙著《閩臺緣與閩南風》寫的書評,則給我很大鼓勵。盡管兩下常住的地區不同,我們仍然經常有相談甚歡的機會。郭志超學兄圓瞪雙眼,說到得意處便爽朗地哈哈大笑的情形,迄今歷歷在我記憶中。
郭志超學兄退休以后,十分珍惜做學問的時間和精力。他埋頭著述,不接電話和手機。朋友們同他聯系,只能透過電腦郵箱。我不用電腦,因而聯系很不方便。知道他如此用功,成果迭出,很是欽佩!但我知道他多年前動過手術(他告訴我,知者不多),又有慢性病,也很為他的健康擔憂。聽到他積勞成疾,終于不起的消息,我和朋友們一樣,很是痛惜!然而,作為著名學者,郭志超學兄的生命力并不止于其卒年,他的學術成果將有永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