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臺灣詩人與江春霖
    汪毅夫
    2023年07月14日

    江春霖(1855—1918),字杏村(邨),福建莆田人。清光緒二十年甲午恩科(1894年)三甲第175名進士。官至都察院御史。以直言諫上,與袁世凱等權貴抗爭名聞天下,亦以此獲罪,于1910年被放出都歸養莆田故里。

    1910年,臺灣詩人鄭毓臣有詩為贈。詩云:“痛哭陳書憶曩時,而今天局轉新奇。英雄造就雖如愿,天下安危未可知。漫說為霖須用汝,即今補裘更資誰。中流砥柱嗟無及,莫怪滔滔盡變夷?!?詩收江春霖輯《梅陽庚戌歸養錄》)

    1914年前后,江春霖與廈門菽莊吟社的臺灣詩人許南英、施士潔、汪春源等交游。當1914年江母八十壽辰、1915年袁世凱稱帝及1916年袁世凱病死,許南英《祝江杏邨侍御令堂林太夫人八十》《感事》(詩收許南英《窺園留草》)等詩以“春明舊夢黯然消,諫草傷時手自燒”“豎子有權傾內閣,替人無恙出瀛臺”句表達對江春霖的敬意。

    1918年,江春霖病逝于莆田故里。臺灣“新竹人士謹以清酌素饈香楮之儀,致祭于杏邨先生之靈”,臺灣詩人羅秀惠為作祭文,其文贊曰:“人群推其豐采,士類仰乎耆英?!绷髟B門的臺灣詩人施士潔也“拜手稽首”、作文遙祭,其文以“有侫必指,有奸必鋤”為“一鳴驚人,萬口齊呼”。羅秀惠、施士潔的祭文收于《江杏邨先生哀挽錄》。

    臺灣詩人汪春源作挽聯云:“戅直震朝端諫草曾焚歸去移忠仍作孝,斗山崇海內蓋棺定論傳來一節足千古”;臺灣詩人王松作挽聯云:“引領南溟江山不可復識矣,爇香朔柱云村其猶在望乎”;臺灣詩人蔡惠如作挽聯云:“萎寸草心獨令母氏斷腸九原遺恨,辭千金贐將似先生冷眼一口(汪按,此字辨識不清,故以口記之)何曾”。

    事關國家者,事事關心;功在國家者,人人敬仰。這是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的態度,這個共同的態度即使在日本侵占臺灣的50年間也不曾改變。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