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節遇端陽寂不喧”
    汪毅夫
    2023年07月19日

    1896年,臺灣詩人吳德功《端午有感》詩云:“干戈初定在鄉村,節遇端陽寂不喧。有酒聊同茶獻客,無邪詎必艾懸門。稱雄海外今何在(去年五月,唐帥稱民主國),逃隱山中我幸存。此日奚心吊屈子,家家沿舊為招魂?!边@首詩記的是1895年、1896年在戰爭陰影下,臺灣端陽節的情形。

    讀當時當事之人的筆記,如吳德功《讓臺記》、思痛子《臺海思慟錄》、俞明震《臺灣八日記》、洪棄生《臺灣戰紀》等可知,1895年端陽前三天的五月初二日,“署臺灣巡撫”唐景崧在其幕友、朋友協助下組織“臺灣民主國”以應對“割讓臺灣”的變局;端陽節次日的五月初六日,清廷代表李經方“乘輪船到三貉海,將臺灣交讓與日本”。同日,日本“海軍大將樺山,帶兵艦15艘,統帶步兵4大隊、工兵1中隊、衛生隊半部、騎兵1大隊,次于三貉角澳底。時西北(風)方烈,各船皆力抵風威。大清統將張兆連、分統官副將曾蘭亭帶勇三營,在地防堵。日軍工兵1中隊,奮勇先登陸,與清兵少數接戰。一時半間,清軍放去(棄)澳底潰敗”,此后連日發生戰事,五月十二日,唐景崧夜逃。唐景崧幕中諸人亦及時內渡,無一傷損。吳德功“海外稱雄今何在”對“紙上談兵筆如椽”(許南英句)、中看不中用的唐景崧幕府是尖銳批評?!案筛瓿醵ㄔ卩l村,節遇端陽寂不喧”等句記的是1896年臺灣的端陽節情形:節日氣氛因“寂不喧”而凝重,節日里“家家”為戰爭傷亡者“招魂”竟成主題活動。

    臺灣人民抵制日軍入侵的戰斗堅持到1895年九月初三日臺灣全島淪陷。臺灣進士許南英率義軍戰斗到最后一刻。他是九月初五日躲避了日人懸像通緝和登船搜捕,在鄉人掩護下內渡的。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