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科舉制度與社會生活
    汪毅夫
    2023年08月08日

    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舉辦“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活動,7月2日在福州鰲峰書院開幕,7月9日在北京臺灣會館閉幕。蒙主辦單位的好意,我今天有機會在閉幕式重見臺灣朋友,特別高興!

    在魯迅的小說名篇《阿Q正傳》里,同科舉有關的人和事常見于阿Q生存的庶民社會里。阿Q見過“趙太爺的兒子進了秀才,鑼鼓鏜鏜的報到村里來”的情形,知道“狀元不也是第一個”的道理和“皇帝已停了考,不要秀才和舉人了”的消息,他“在舉人老爺家里幫忙”,也聽過“秀才盤辮的大新聞”和“舉人老爺到鄉下來避難了”的傳言,挨過秀才的打罵,甚至“秀才娘子的一張寧式床”也入于他的夢想,《阿Q正傳》還寫了阿Q生前并不知曉、死后當然也不知曉的舉人和秀才排了“轉折親”、最后家境陷于困頓等事??婆e制度對臺灣社會也有深刻的影響,也深入于庶民的社會。譬如,從臺灣俗諺也可以看到科舉制度的痕跡。茲舉例言之:

    1.“人怕老債怕討,秀才怕歲考?!睔q考是清代各省教育行政長官(提督學政)對秀才(在學生員)的考試,每三年凡二舉??己?,一、二、三等有賞,四等以下有罰或被黜革。

    2.“福州城,假京(驚)?!迸_灣建省后并未單獨舉行鄉試(省級科舉考試),而合并于福建鄉試而行之。本來,出省趕考的目的地是京城,考的是進士。但臺灣秀才出省趕考的目的地是福州,考的是舉人。故稱福州城是“假京”也。

    3.“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迸e人的社會地位、生活水平高于秀才,故云。

    4.“沒本錢哪敢上京去考校?!迸e人赴京參加會試,地方官府例給車馬費,所以“公車”成了舉人的代名詞。貧困地方往往出不了這筆開支,“沒本錢”的意思是沒有車馬費;“沒本錢”的另一意思是“沒本事”,同沒有車馬費不敢赴京一樣,沒有本事者當然也不敢參加“考?!奔纯荚?。

    5.“秀才餓死不賣書?!弊x書人愛書如命也。喻人窮志不短。

    6.“家伙了,秀才無?!睘榭既」γM去家產,結果是連秀才也沒考上。

    7.“一名透京城?!比刖┛荚?,中為進士,榜上有名也。

    8.“米街小進士,號名(號稱)小三元?!迸_南米街出有施瓊芳、施士潔父子進士,人稱老進士、小進士。小進士施士潔在考秀才的縣試(由知縣主考)、府試(由知府主考)和院試(由提督學政主考)三階段考試名列第一,號稱“小三元”(不同于鄉試、會試、殿試第一的“三元及第”)?!懊捉诌M士”和“小三元”是臺南人最為喜聞樂道的話題,是臺南人的榮耀。

    9.“秀才人情紙一張?!贝耸切悴沤浑H方式的寫照:以自己的字、畫贈人。非世態炎涼、人情似紙意也。

    10.“竹子枝焄肉皮?!庇么蛑衿瑖樆P『⒆拥膽蛑o說法也?!白x冊囝仔”在私塾里總有挨老師用竹片(竹板子)打手心的經歷。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