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年前,我在《臺灣近代詩人在福建》(臺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版)一書里用專節《紙上談兵筆如椽,是非功過費評說》,記取流寓福建的許南英、施士潔、林鶴年、汪春源等臺灣內渡詩人對唐景崧的褒貶,涉及其《請纓日記》有無夸飾、唐景崧是否“挾資內渡”、“表出師”的“往事”,以及他在臺灣兵備道兼理提督學政任上的“文治”功績、在署理臺灣巡撫任上發生的撫署兵變等,并謂:“作為近代名人,唐景崧在臺灣有大功亦有大過,當乙未之年(1895年)急流勇進又急流勇退。此公是非功過,最費評說?!?/p>
近日,得廣西學界友人協助,我從當地網購了當地學者文永澤、文麗的《〈謎拾〉注》(廣西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吨i拾》是唐景崧在臺灣自選、出版的謎語作品。文永澤、文麗的注相當精確,是《謎拾》的后續工程?!丁粗i拾〉注》之《前言》記有唐景崧從臺灣走后的如下情形:
1.“唐景崧從臺灣回大陸后,先逸居廈門,后寓居上海。不久,回到桂林,在榕湖附近建起一座‘五美’堂別墅,內有書房、藏書樓、戲臺、花園和專供憩息的涼亭,他在那里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2.“唐景崧在桂林期間,擔任經古書院院長,同時興辦學堂,促倡科學,培養人才。1897年,康有為到桂林講學,唐景崧又與康有為合作,在桂林組織‘圣學會’,創辦了廣西的第一張報紙——《廣仁報》,積極進行變法維新的宣傳”;
3.“唐景崧寓居桂林期間,還重視桂劇的改革和創作,組織桂劇社團‘桂林春班’,親自課徒授藝,培養桂劇人才,他還親自撰寫了桂劇獨有劇目‘看棋亭雜劇’40出,供戲班演出,這為當時和以后桂劇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唐景崧可以說是桂劇史上的作家和奠基人”;
4.“唐景崧1903年客死廣東,時年62歲”。
《〈謎拾〉注》未曾再版,初版只印1000冊。版本難得,我自當百般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