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變后14年抗戰的歷史”和“海峽兩岸史學界共享史料、共寫史書,共同捍衛民族尊嚴和榮譽”的號召,在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全國臺聯的共同推動下,福建省臺聯、福建省委黨校聚集海峽兩岸相關學者合作編撰了《閩臺抗戰史》一書,即將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可以說打響了學術界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岸史學界共享史料、共寫史書重要指示精神的第一聲禮炮。
本書的編撰工作始于2016年6月。福建省委黨校中共黨史省級重點學科受有關部門的委托,邀約全國臺聯、福建省臺聯、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省委黨校、福建省檔案館和臺灣中國統一聯盟、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臺灣海洋大學、佛光大學等十幾位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14年的區域歷史,合作編撰《閩臺抗戰史》。這些學者中既有海峽兩岸學界聲望卓著的專家,也有抗日戰爭研究領域學有專長的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干,更有風華正茂、銳意進取的后起之秀。正是這樣一支知識與年齡結構合理的研究隊伍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編撰出近六十萬字的煌煌巨著。
這部集兩岸學者智慧和學識的《閩臺抗戰史》,是海峽兩岸學術界在一個中國原則框架下,加強學術文化交流合作的嘗試,也是臺灣學者一個中國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的集中表現。這部插圖本歷史著作,深入描述了閩臺兩地早期抗日歷史,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行徑和對臺灣的殖民統治,特別是重點反映了九·一八事變后14年抗戰歷史中,閩臺兩地抗戰的興起與發展、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全面勝利、臺灣最終回歸祖國等歷史的全景過程。
閩臺兩地具有地緣、血緣、文緣、法緣、商緣等深厚的文化關系,共同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正是在這樣的整體內,閩臺兩地民眾發生過許許多多共同反抗外國侵略的斗爭,對保衛臺灣、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人民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閩臺兩地的區域性抗日斗爭,共同構成了閩臺抗戰的歷史過程。鑒于此,《閩臺抗戰史》一書從細微著眼,詳盡刻畫了14年抗戰期間,閩臺兩地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其中對臺灣各地不同規模的抵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活動、臺灣義勇隊在福建的抗日活動、臺灣社會抵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文化意識、福建抗日運動的興起與發展、福建抗戰社會建設、福建抗戰文化活動、抗戰勝利后的臺灣回歸等歷史過程,都作了詳細敘述,是一部系統完整反映閩臺兩地14年抗日戰爭歷史的精品力作。
《閩臺抗戰史》是一部集海峽兩岸學者歷史意識圖文并茂的插圖本讀物。書中收錄了大量記錄閩臺兩地抗戰歷程的原始珍貴圖片,生動地反映了閩臺抗戰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閩臺抗戰的歷史遺產和當代價值。全書既有詳實的史料,又有客觀獨到的分析,充分體現了國共兩黨在中華民族救亡圖存歷史關頭共同合作的歷史擔當。它對于當前兩岸關系在文化學術交流上,通過共享史料,共寫史書,來汲取歷史經驗,在兩岸共同捍衛民族尊嚴和榮譽基礎上,推動兩岸的和平發展具有重要而積極的意義。
在抗日戰爭史研究領域,很少有人將閩臺抗戰史作為一個整體性的區域史進行研究,而在閩臺關系的探討中也很少有人對閩臺民眾合作抗戰的歷史進行深入的分析。因此,這部由兩岸學者共同編撰的《閩臺抗戰史》,一方面彌補了在抗日戰爭研究領域閩臺區域抗戰史研究的不足,對抗日戰爭的區域歷史研究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范本,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當代閩臺關系研究的不足,對增強兩岸民眾關于抗戰歷史的共同認知,充分體現兩岸民眾休戚與共、血濃于水的同胞親情和中華民族勇于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堕}臺抗戰史》展現了閩臺兩地同胞共同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行徑的經歷與記憶,是中華民族奮斗史上一種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既有利于兩岸人民銘記中華民族砥礪前行的艱辛歲月,又有助于進一步凝聚兩岸一個中國的共識,增強海峽兩岸同胞的中華民族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