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民間信仰、民間信俗及其他
    汪毅夫
    2023年10月06日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提出: 發揮媽祖等民間信仰精神紐帶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民間信俗交流活動 。我就此談三點認知。

    1.關于民間信仰和民間信俗。民間信仰又稱民間宗教。民間信仰民間宗教這兩個常用名字倔強地表示,它同宗教是有區別的。那么,民間信仰同宗教有什么區別呢?簡而言之,民間信仰同民間的世俗生活是密切混合的,宗教則同民間的世俗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區隔,如和尚出家,道士進山之類;民間信仰的信眾對神明的要求是“現世報”,所謂“有求必應,“有燒香,有保佑”,宗教徒追求的卻是“來世?!?,如“死后進天堂”,“來世不當牛馬”之類;民間信仰往往表現為似佛非佛、似道非道、亦佛亦道、非佛非道,不能用“什么教”的分類范疇來說明它,宗教則有其明確的內涵、外延和邊際。

    民間信俗即民間信仰習俗。正當的民間信俗完全是公序良俗的演繹:敬畏崇敬、慎終追遠、守正避邪、懲惡揚善、救苦濟貧,等等。

    2.關于民間信俗交流。在傳播媒體不發達的古代,某種文化的傳播主要是由具有該文化的人群的流動來實現的,福建民間信仰是隨福建移民傳播到臺灣的。由此而有臺灣分廟同福建祖廟的關系和聯系。臺灣分廟到福建祖廟進香、送匾、迎神、送神,是閩、臺兩地民間信俗交流活動的主要形式。這種交流活動,即使在日據臺灣時期的50年里,也不曾因受阻而中斷。例如,《臺灣嘉義縣東石港先天宮志》記:1924年四月初二日,本宮特派代表19名,往泉州“富美宮”進香,并懇請“富美宮”諸位董事,幸賜許雕塑祖廟神明蕭太博全體骨節金尊。特托雕佛匠連雅堂先生,快速加工,以赴四月十一日返駕,果如期照辦,得與金尊一并迎歸到達本官。值梅月望日,遂即舉行祭典,演唱梨園,到現有例,每年四月十五日舉行祭典,曰“泉州進香紀念。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