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提出“實施閩臺歷史展示溯源工程”?,F在,就閩臺歷史之展示提供若干參考和思考的線索。
清代八旗兵是中央軍,綠營兵屬于地方部隊?!罢倌纪林笔蔷G營即地方部隊的征兵原則。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至康熙二十三年(1864“)“進剿臺灣”的福建水師,兵員俱屬福建“土著”,是福建子弟兵。他們“進剿臺灣”后,于1684年奉旨由戰兵轉為守兵,成為清代戌守臺灣的首批福建子弟兵。此后一直到1895年,清代臺灣實行班兵制:兵“皆調自福建各營,三年一換,謂之班兵”,“至駐扎之兵,不可令臺灣人頂補,俱將內地人頂補”。質言之,從1684年到1895年的211年,戌守臺灣的光榮任務主要是由福建子弟兵承擔的。這是應該展示的閩臺歷史的重要情節,應該可以制作專題展示??滴醵辏?683)至康熙二十三年“進剿臺灣”及此后戌守臺灣的福建子弟兵,在福建遺留的“澎湖陣亡將士之靈”塔(廈門)、“戌臺故兵義?!保ǜV荩?、臺灣班兵墓”(東山)等,則是應該劃重點的推薦展示的涉臺文物。
臺灣建?。?885)前隸屬福建,稱"福建臺灣府"。同福建其他各府一樣,臺灣的秀才要考舉人就得到省會福州來參加鄉試。臺灣建省后,并不單獨舉辦鄉試,臺灣鄉試乃合併于福建鄉試。臺灣省的秀才,為考取舉人仍然要到福州參加福建鄉試。這叫“分省不分闈“。臺灣被迫割讓(1895)后,1896年十二月十九日,“閩浙總督邊寶泉等奏:臺灣內渡諸生,入籍考試擬定辦法。俾安學業而圖上進”,為臺灣秀才參加福建鄉試擬定辦法。臺灣被迫割讓后,福建鄉試仍有臺灣秀才參加。這叫“分割不分家”。福建鄉試有兩項惠臺舉措,一是從康熙二十六年(1687)起實行的臺灣舉人保障名額(另編字號,額中錄?。?,另一是建福州臺灣會館,1883年,分巡臺澎兵備道兼理提督學政劉激,以臺灣"每屆應鄉試800余名"為理由,向閩浙總督何璟提議"先提銀一萬五千元,即在省城貢院左近購建臺南、北兩郡試館,遴委員紳監造,以為全臺鄉試士子棲息之所"。及1885年,福建舉辦乙酉科鄉試時,福州臺灣會館已投人使用。當年,曾在臺灣任安平知縣的祁征祥在閩縣知縣任上。臺灣鄉試士子到閩縣衙署拜訪他,次日祁征祥即到福州臺灣會館回拜。福建鄉試、福州臺灣會館的歷史都是應該展示的閩臺歷史。
臺灣義勇隊是抗戰時期由臺灣同胞組成的、有正規軍編制的抗日武裝隊伍(其全稱是“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臺灣義勇隊”)。臺灣義勇隊及其少年團、臺灣醫院在福建崇安(武夷山)、南平、龍巖、漳州、泉州、廈門等各地的活動事跡和活動遺跡,臺灣義勇隊在龍巖、漳州的隊部遺址,應該可以制作專題圖片展、建設展覽館,可以大做文章。以漳州為例,據《臺灣義勇隊檔案》(海峽文藝出版社,2007年)附錄《義勇隊史實紀要》,1942年1月,臺灣義勇隊在漳州設立駐閩通信處,派牛光祖為主任;1943年3月,臺灣義勇隊對敵巡回工作團部分成員,奉派駐漳州第九師參加工作;1944年3月,臺灣義勇隊赴閩南沿海一帶,對抗日部隊和地方群眾作巡回宣傳演出。李友邦隊長親自率領義勇隊和少年團部分成員從龍巖出發,經漳平、華安到漳州,赴同安、晉江、泉州,又從長泰折回漳州(汪按,華安、長泰為漳州屬縣),沿途宣傳演出;1945年9月9日,臺灣義勇隊總隊部由龍巖遷址漳州下壇里1號,是為臺灣義勇隊在大陸的最后一個總隊部駐地。另據我聞見所及,臺灣義勇隊(包括臺灣少年團)成員及其后人在漳州定居的,有王正西后人蔡石津一家、臺灣少年團成員曾雅華(娜華)一家等。
另外,有些歷史細節也是可以展示的,如宋代澎湖曾經是泉州“外府”、民國初年金門與廈門曾同屬思明縣、2002年5月福州曾向馬祖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