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畢業季的學術獻禮
    汪毅夫
    2023年10月06日

    記得讀大四那年(1981),我們班(福建師大中文系77級2班)的班干部(正、副班長及勞動、生活、學習委員的合稱)蔡干欽、黃躍舟在課余、周末,便相約到校圖書館、省圖書館摘抄專題資料。一年后,他們合作的《福建話劇運動史料輯要》,發表于《福建新文學史料集刊》第一輯(1982)。

    40余年后的今天,讀他們這份畢業季的學術獻禮,我感佩得幾乎叫出聲來:厲害了我的童鞋,這簡直就是一篇博士論文的開題報告、一本專門史論著(《福建話劇運動史》)的寫作提綱呀!

    《福建話劇運動史料輯要》分“前言”、“全省話劇團體調查”(囿于刊物篇幅,發表時僅取抗戰時期部分)、“發表在本省報刊上的部分劇目”三部分。第一部分開篇就說:“福建的話劇運動,在全國來說不是成績最顯著的,但在福建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史上,卻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同世界上的任何一種事物一樣,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從它發展的道路,我們可以看到福建新文化運動進程的一個側面。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及自身的水平,我們無法詳盡地寫出福建話劇運動的整個歷史,只能勾勒出一個模糊的輪廓,確切地說,只是將片斷的史料加以綴連,祈望對研究者們有點參考價值?!睂嶋H上,該部分勾勒了一條明晰的歷史線索:從1912年到1945年福建話劇運動發展的進程,包括1910年代林天民(原春柳社閩籍社友)創辦的福建第一個話劇團體文藝劇社、1920年代翁良毓組織的話劇團、1930年代柯聯魁等領導的薌潮劇社、抗戰時期福建各地抗敵劇團的活動,等等;第二部分記錄抗戰時期福建各地119個話劇團體的簡況,如:福建協和大學抗建劇團,“劇團的骨干有葉明勛、陳才、林恒、包為華、許楊山、翁紹耳、張佩琦、林文登等,曾演出《金門除夕》《重逢》《烙痕》《血灑情空》《夜之歌》《反正》《前夜》《故都的一角》《有力的出力》《東北一角》《最后一計》《春風秋雨》《漢奸的子孫》《蹄下》《死里求生》《勝利的前奏》《鳳凰城》《牛頭嶺》《同一線上《緋色綱》等劇”;第三部分從福建報刊收集話劇作品并編目。其中有林舒謙的《抬頭》《廈門在流血》《噴火口》《毒》《最后一幕》,王夢鷗的《生命之花》《動物園血案》等劇作。

    《福建話劇運動史料輯要》輯錄的紅色史料和涉臺史料最可注意,包括共產黨員、進步人士翁良毓、柯聯魁、盧茅居、彭沖、陳虹、林舒謙等人,以及臺灣光復后的“去臺人員”葉明勛、王夢鷗等人在福建話劇界的活動。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