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最重要的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但目前我們的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是嚴重缺失的。家教是什么?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家庭教育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持續、快樂成長。
家長為何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長期以來,我們都把成長看成是孩子的事情,其實不然。成長是父母與孩子共同的事情,是父母與孩子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只有家長自身成長好,才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人生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不斷成長。成長,就是一個人自身不斷變得更好、更強、更成熟的一個發展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的過程。長期以來,我們往往把成長看成是一個階段性的任務,把成長視為僅僅在學校里才能完成的任務。一旦離開學校,就可以不再閱讀,不再學習,不再成長了。其實,這也是我們教育的最大失敗,因為成長本身也是一種習慣,一種能力,一種價值的升華?;畹嚼?,學到老,成長到老,才是一個人生命最美麗的狀態。
曾讀過日本著名圖畫書作家的《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這本書,通過作者的大量觀察發現現代社會大人的許多問題,他發現現代社會的大人有十種類型:總是心神不定的大人;早已精疲力盡的大人;總是試圖考驗孩子的大人;就是喜歡義務和服從的大人;任何時候都不懂裝懂的大人;喜歡貶低他人,保持優越感的大人;總是對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忐忑不安的大人;應引導,卻喜歡教導的大人;再怎么說也是缺少學習精神的大人;不知何時已經不想做人的大人。從十種類型的大人可以看出,作為成年人的“大人”,仍然面臨著成長的艱巨任務,成長,仍然是每個家長重要的使命。兒童的許多問題其實是成人造成的。善于教育的成人,往往是善于向兒童學習的成人,尊重兒童成長規律的成人,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成人,能留給孩子有童趣、有故事的成人。
家長必須成為孩子成長的榜樣。孩子是最偉大的觀察家,他們一直在觀察著成人的行為,考量著家長的舉動。所以,家長應該努力成長,成為孩子成長的好榜樣。
孩子是軟肋也是力量,作為三個孩子的媽媽,同時是一名人民教師,劉羅英在人生升級的路上也有更多的感悟:“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優秀,對孩子而言,就是最好的教育?!北M管生育了三個寶寶,但她從來沒有懈怠工作,先后獲得三亞市骨干教師、三亞市教育教研先進個人、海南省骨干教師等榮譽稱號。作為新時代有理想、有信念、有情懷的青年,她愛崗敬業,熱愛家庭,熱愛生活,不斷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涵養精神素養。在她和丈夫的精心教育下,讀小學二年級的大寶多次榮獲“學習之星”“三好學生”等榮譽;3歲的二寶也會幫著爸爸媽媽一起照顧8個月大的弟弟。相信有家長的榜樣作用,三個寶貝孩子一定會茁壯成長。
家長與孩子一起成長才能更好成長。一個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遠。其實,家庭成員的成長也是如此。家長僅僅滿足于自己的成長是不夠的,甚至僅僅用自身的成長故事、成長榜樣影響孩子也是不夠的。成長有一個感染激勵效應,要創建一個生命的成長場。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與孩子一起鍛煉健身,與孩子一起郊游大自然,與孩子一起參觀博物館,不僅僅能夠讓孩子拓寬視野、增強體質,自己也會收獲幸福、促進成長。
家長與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完全是互動的關系。家長的成長會帶動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成長也會促進家長的成長。過去我們說,強將手下無弱兵,其實優秀的家長也往往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反過來,優秀的孩子也會推動家長成為更優秀的家長。
家長究竟如何與孩子一起成長?
一談到家教,就變成了家長花錢請老師教文化課,而不是家長的行為引領。中國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錢,不惜砸鍋賣鐵,卻忘記了自己的責任與擔當。更有甚者,一些權貴和富有人群,用金錢換責任,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花巨資讓孩子一個人出國留學,表面上為孩子做出貢獻,實則是不負責任,甚至后患無窮。
家長要把延展自然生命的長度放在首位。我們經常說,身體是1,其他是0,有身體這個1,后面的0才有了意義。所以,父母應該把延展自然生命的長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學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培養孩子的健康習慣,共同學習各種安全知識,尤其是居家、出游時如何防范各種災害的知識與技能,在關鍵時候能夠進行自救與他救。為全家人的健康長壽培育好習慣、夯實好根基。
家長要把拓展社會生命的寬度作為使命。人是社會化動物。一個人總是生活在一個社會團體之中,創建了復雜多元的社會關系。在各種關系之中,你能否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緣兒?你能否從家庭、社區、職場、網絡展現出人的生命寬度。所以,家長要學會友善待人,學會悅納他人,學會換位思考,做一個受人尊重和喜歡的人。同時,通過自己的熱情、真誠、厚道、謙遜、幫助、奉獻,擴大孩子的人際交往圈,培養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努力拓寬孩子社會生命的寬度。
家長要把創建精神生命的高度作為追求。精神生活的富有是人類特有的追尋,是人類的人格尊嚴與生命價值所系,也是人類最為寶貴的心靈家園。精神生命的高度,是對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的有效升華與魅力綻放。所以,家長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有自己的價值選擇與人生信仰,要學會熱愛閱讀,要構建動力場,傳播正能量,過真正意義上的精神生活。也要引導孩子關注中華文化,敬畏中華歷史,培育閱讀習慣,吸收生命營養,豐富精神生活??傊?,只有集自然生命之長、社會生命之寬、精神生命之高,才能夠形成一個大立體的人,也才是我們認為的幸福完整的人。
家長與孩子一起成長的主要途徑在哪?
家長與孩子一起成長,起主導作用的一定是家長。作為家長,如何真正具有與孩子一起成長的自覺意識,如何在自我成長自我發展的同時,牽引孩子一起成長,是需要用心去思考,努力去探索。
習慣是成長的基礎。曾經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主要的東西呢?”這位白發蒼蒼的獲獎者回答:“是在幼兒園”。他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p>
可見,養成良好習慣在個體成長過程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心理學家發現,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養成無數的習慣,這些習慣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常與其他有意識控制的行為并存,滲透在一個人的思維、語言、行為等各種活動過程中,形成了一個人對外部世界的基本反應。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的習慣是怎樣的,就意味著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是怎樣的。習慣好,則事半功倍。習慣不好,則事倍功半。良好習慣的養成能夠讓人們習得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生活方式,形成卓越的能力和高尚的人格,從而擁有美好幸福的人生。家長要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習慣,用好習慣培養好習慣,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敬業是成長的根本。作為孩子的家長,最主要的工作體驗、生活經驗都是在職業場所發生的。敬業,既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精神;既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能力。所謂的細節決定成敗,其實就是敬業精神決定事業的成就。家長對自己事業的激情、對生活的熱愛、對學習的堅持,無一不在影響孩子。因為,對于孩子來說,孩子應該敬的“業”,就是學習。兒童是最熱情的觀察者,最偉大的觀察家。孩子們特別容易被成人的行為所吸引,進而去模仿他們。用自己的敬業精神為孩子做人生楷模,是好家長的必修課。
閱讀是成長的能量。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費爾巴哈曾經說過,人是他自己食物的產物。我相信這不僅僅是對身體說的,也是對精神說的。吃什么我們就會成為什么,我們精神的高度取決于閱讀的高度。從個體的角度來說,閱讀可以拓展我們生命的寬度、厚度、廣度、深度,甚至能延長我們生命的長度。根據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顯示,有閱讀習慣的人更加長壽。閱讀不能像醫學整容那樣立竿見影地改變我們的容顏,但是,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可以改變我們的氣質,從而使我們變得從容和美麗。閱讀能夠提升我們人生的品味,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里吸收到最美好的精神養分。
閱讀是成長最重要的基石。優秀的父母一定是善于閱讀、勤于學習的父母。優秀的父母,不僅自己要閱讀,而且要努力打造一個“書香門第”,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建設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涵養孩子的精神生命。
理想是成長的導航。有追求才會有動力,才會沿著正確的方向矢志不渝地前進。家庭教育中,如何才能讓孩子有夢想,有追求?關鍵是用理想激發理想,用激情點燃激情。理想信念的確立,是一種理性的選擇,而不是一時的沖動,光有樸素的感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深厚的理論信仰作支撐,否則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發生動搖。奮斗本身就是艱辛的,奉獻自然也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短期效應。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立場堅定、行穩致遠。我們要勇于在艱苦奮斗中磨礪意志、堅定信念。堅定理想信念,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有理想的家長才能孕育有理想的孩子,一個為理想奮斗終身的家長才可能造就一生有作為的孩子。
家庭是成長的關鍵。每一個人的一生要經歷四個重要的生命場:母親的子宮、家庭、學校的教室和工作的職場。其中,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場所,是孩子成人、成才、成就的關鍵。這不僅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從家庭開始,更因為這四個場所中對生命成長具有最長久、最重要影響的,還是家庭。這四個階段與家庭都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當學校教育參與到成長中時,也只是占據了教育生活的一半。人生從家庭出發,最后還要回到家庭。撫養孩子是家長的責任,也是家長進行精神生命第二次發育的最佳時機。對孩子的撫育過程,是父母對自身成長歷程的一種折射。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沒有人有完美的人生,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都有各自不同的傷痛,這些傷痛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積累,最后成為攔路的巨石。如果家長能夠用心梳理孩子的教育問題,就能回顧和化解自己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就能實現精神生命的第二次發育,再次生長升華。
家庭教育,不是簡單的教育孩子,更是我們家長的自我教育。沒有我們家長的成長,永遠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長。與孩子一起成長,才是家庭教育最絢麗的美景,才是家長最燦爛的人生姿態!學校教育,要善于幫助家長成長,指導家長與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