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正月鬧廳古儺意
    汪毅夫
    2023年12月07日

    清人劉家謀《臺海竹枝詞》有句并注曰:“鬧廳節里池荷發(元旦至元宵,好事少年裝束仙鶴獅馬之類,踵門呼舞,以博賞赍,金鼓喧天,謂之鬧廳)”。這是一則重要的記載,其最可注意的是“裝束”假面、“踵門呼舞”和“金鼓喧天”的情節。用假面、動作和聲勢來“索室驅疫”,古儺意也。明人葉春及《惠安政書》已先有類似的記載:“祭厲日,俱行儺禮?;蚴虏粌?,移于臘月,謂之大儺。儺用狂夫一人,蒙熊皮,黃金四目,鬼面,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又編黃葦為長鞭,黃冠一人執之,擇童子年10歲以上、12歲以下12人或24人,皆赤幘持桃木,而噪入各人家室,逐疫鳴鞭而出。各家或用醋炭以逐疫?!?/p>

    在防疫、醫藥科學尚不發達的古早時代,人們已有堅定的信念:將瘟疫驅離人類的生活。這是中國古代儺文化的合理內核。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