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用福字給老外取譯名
    汪毅夫
    2023年12月12日

    1931年,魯迅先生在文章里提到汽車大王、“美國的亨利?福特先生(Henry Ford)”,《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的編輯對此譯名“福特”全無異議、不吱一聲;1932年,當魯迅提到“弗羅培爾”時,編輯便老實不客氣地在注釋里告知廣大讀者:“弗羅培爾(G Flaubert,1821—1880),通譯福樓拜,法國小說家,著有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云云。

    說來有趣,外國人名、地名里以字母“F”開頭的音節,在其漢譯名里有不少被“通譯”為“?!?。人名如福特、福樓拜,又如???、福奇、福阿什、福阿、福阿塔、福貝、福比 、福爾、福爾德等;地名如法蘭克福、福古島、福古火山、福爾塔冰川、福爾布魯斯、福爾柯克等。

    我們知道,“?!钡耐糇趾徒糇趾芏?,誠可謂一抓一把,如:孵、扶、孚、浮、俘、蝠、匐、伏、俯、服、弗、佛、鳧、腐,等等。試想,若用“?!钡耐糇侄Q福特為孵特、福樓拜為扶樓拜之類,音、字相符而意蘊則弗如遠甚矣。

    用福字給老外取譯名(包括人名和地名的譯名),這是一種什么精神?是中國人樂意施福的精神也。我在《今日海峽》寫的《用福字取名》中說:民眾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是福文化的中心和重心;也是在《今日海峽》寫的《狀元郎的福氣》里,“送福送到家”正是施福。樂意施福于人(包括老外即外國友人),乃是福文化的本來應有之義、本來就有的組成部分。

    “用福字給老外取譯名”是一個溫馨的細節。說說這細節、說與老外聽,也挺好的。

    附帶談一個問題。曾聽人說,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筆下的大偵探Holmes,其名里并無字母“F”開頭的音節,但譯者林紓(福建福州人)將其名譯為福爾摩斯,留下福州方言的痕跡。這故事也許并不真實,但我在另一福州人嚴復的譯本里看到了福州方言留下的痕跡。嚴復在《天演論》里有一段“復案”,即嚴復的按語,引班固的話“不能愛則不能群,不能群則養不足,群而不足,爭心將作”。其實,班固原話第一句是“不仁愛”,嚴復誤為“不能愛”,留下的正是福州方言實錘的痕跡。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