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臺胞漳州進學記
    汪毅夫
    2023年12月29日

    古之府、州、縣學是官辦的教育機構,招生名額有限??既「?、州、縣學成為在學生員叫做進學(俗稱中秀才)。進學(中秀才)是光宗耀祖、榮及家人鄉人的喜事。

    1895年割臺禍起,部分臺胞被迫舉家內渡,流寓大陸各地。臺胞在大陸有進學的機會嗎?答案是肯定的。茲舉漳州的事例而言之。

    當年,我的祖父汪受田隨其父汪春源內渡寄籍漳州時年方6歲。1902年,汪受田13歲時在漳州考中秀才。這讓家人頗感歡欣,汪春源感慨而言曰:“小子幸得一衿?!保ㄅf稱秀才為青衿,因為中了秀才就可以穿青衿了)汪家相傳,汪受田少年時長得瘦小,坐在沿街報喜的馬上,路人“惟馬首是瞻”:只見馬頭不見人。我覺得,這傳說也適用于曾祖父汪春源:1882年在臺灣,汪春源也是13歲中的秀才。同汪家從臺南寄籍漳州一樣,盧家亦然,且盧家兄弟盧文啟(1884年生)、盧心啟(1886年生)也是在漳州進學的。他們捷足先登,1901年就雙雙成為秀才。汪家和盧家是同鄉和世交。

    另一個事例是邱緝臣。邱緝臣(1859—1922年),名錫熙,臺灣嘉義縣人,祖籍福建漳浦。1895年舉家內渡居于漳州并終老焉。邱緝臣在臺灣嘉義以詩文聞名,人“指數同邑之能文者必及之”。他到漳州時已36歲,年屆壯歲。吾漳名儒王作人《題邱緝臣先生遺像》贊曰:“首廩漳學,科場風淳,壯猶首試,旋貢成均”,說的是邱緝臣到漳州后以壯年之齡首次參加考試就以廩生進學,不久,作為在學生員又以學業優異成為貢生。這有如淳風吹過漳州科場,又可證漳州“科場風淳”也。邱緝臣愛女邱韻香隨父內渡時也是年僅6歲,自幼聰惠,詩寫得極好,得到施士潔、許南英、丘逢甲諸進士的好評。若女子也能應考,邱韻香當不讓須眉也。多年前,我在《臺灣詩人在福建》(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公司1998年版)一書里有《赤嵌巋然家已毀,邱遲老去有薪傳》一節記邱氏父女事,可資參。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