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女神有顆少女心
    汪毅夫
    2024年02月19日

    在民間信仰的神明世界里,女神往往有顆少女心,媽祖即其例也。她愛打扮愛看戲,有追隨者和閨蜜,時或也打鬧搞笑。

    福建莆田湄洲媽祖祖廟有梳妝樓,各地略具規模的媽祖宮廟也往往有梳妝樓。媽祖梳妝,尤喜個性化的發型。媽祖帆船式的發髻,俗稱“媽祖頭”:髻代表船帆,銀針代表錨,紅頭繩代表纜繩,波浪形的發夾代表船槳,寓意出海一帆風順。媽祖節慶,總是好戲連臺,娛神娛人。在湄洲媽祖祖廟、莆田媽祖故里,演的是媽祖最喜愛的莆仙戲。

    我從古早的書里知道,媽祖有追隨者,也有閨蜜。清代臺灣詩人黃茂笙《迎神雜詠》寫道:

    滿城神佛喜交歡,

    涼傘頭旗數百竿。

    吾道已窮堪浩嘆,

    文衡圣帝也隨鸞。

    神農不管人間事,

    彈指光陰億萬年。

    底事今朝跟媽祖,

    芒鞋踏破海東天。

    岡山佛祖駕光臨,

    聊表親交一片情。

    董事替伊行貼式,

    大書愚妹小觀音。

    黃茂笙筆下透露,連文衡圣帝、神農都是媽祖的追隨者,自稱“小愚妹”的觀音則是媽祖的閨蜜。媽祖的閨蜜還有人稱“天妃之妹”的臨水夫人。

    明人高澄《臨水夫人記》(1534)講了一個航海故事:夜半,忽逆風作焉。眾心驚懼,乃焚香設拜,求救于天妃之神。時管軍葉千戶,平日喜扶箕,眾人促其為之。符方事,天妃降箕,乃題詩于灰上。詩畢,復判曰:“吾已遣臨水夫人為君管舟矣,勿懼”。達旦,風果轉南,舟亦無恙。然不知臨水夫人何神也,祠何在也。及歸閩,感神貺既彰,念報賽當舉。乃于水部門外天妃廟中,立石以紀異,設祭以旌誠。行香正殿,忽見左有祠,額題曰“臨水夫人祠”。詢之道士,曰:“神乃天妃之妹也。生而神異,不婚而證果水仙。故祠于此”。又曰:“神面上若有汗珠,即知其從海上救人還也。今歲自夏至秋,汗珠不絕,或者勞于海舶焉”。余等訝之,乃再拜謝之,始知箕判驗矣。

    閩臺民間盛傳媽祖同保生大帝俏皮打鬧的故事。說是每年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誕辰,媽祖會起風來吹保生大帝的胡子;而當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保生大帝就就興雨來澆媽祖臉上的脂粉。據我所知,廈門保生堂、養真宮、南壽宮、福壽宮、美仁宮等宮廟,都并祀媽祖和保生大帝為主神,都是媽祖和保生大帝同框的所在,這是個搞笑的情節。

    清人蕭寶芬《鷺江竹枝詞》之《生生》題注曰:“俗有崇奉保生大帝與注生圣母,合廟祀之”;詩曰:“雨大乾坤本好生,其中宰制有神明。成男成女均崇奉,調燮陰陽兩抗衡”??磥?,另一女神注生圣母在廈門也與保生大帝有故事:“合廟祀之“,且有“生生”之謂(注生圣母和保生大帝各取一“生”字),親昵得不要不要的。注生圣母又名注生娘娘,其誕辰是三月二十日。

    神明人造。民間信仰的神明世界也有人的溫度、人的故事。正當的民間信仰完全是人間煙火、社會公序良俗的演繹。以美德故事和靈驗傳說讓世人敬愛的千年媽祖,也有如妙齡少女般可愛的一面。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