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老牌的惠臺政策
    汪毅夫
    2024年03月12日

    經清廷批準,福建鄉試另編字號、指定名額,專用于錄取臺灣舉人,即特地設置臺灣舉人的保障名額。這是老牌的惠臺政策。

    話說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二十八日,清廷“準福建臺灣府鄉試另編字號,額中1名。從陸路提督張云翼請也”。當年舉辦的福建鄉試丁卯科(1687年)就有臺灣鳳山縣學附生蘇峩勝出為舉人。以“詩文兼優”得康熙帝賞識的名士王士禎,特地寫了《臺灣開科》記其事。此后的幾科福建鄉試接連有臺灣舉人勝出: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1690年)邑星燦(鳳山縣學附生)、康熙三十二年癸酉科(1693年)王璋(臺灣府學附生)、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科(1696年)王際慧(鳳山縣學附生)。

    福州考棚及貢院 (資料來源:《明清宮藏閩臺關系檔案圖錄》)

    然而,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閩浙總督郭世隆奏準“撤去另號,通省一體勻中”。清人朱仕玠《額定鄉試中式》謂:失去保障名額后,“31年,鄉試12科,臺地無獲雋者”?;菖_政策、政策惠臺,失去了更覺可貴。

    雍正七年(1729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閩浙總督劉世明奏準恢復臺灣舉人的保障名額。雍正十三年(1735年),福建巡撫盧綽“奏增其一”,將臺灣舉人的保障名額增至2名。

    嘉慶十一年(1806年),閩浙總督阿林?!皬妥嘣銎湟弧?,又將臺灣舉人的保障名額增至3名。此后,道光八年(1828年)增其一、咸豐五年(1855年)增其一、咸豐八年(1858年)增其二,成7名之譜。這個7名的規模維持到了臺灣建?。?885年)以后、福建鄉試光緒二十年甲午科(1894年)為止。其間,己丑恩科和甲午科錄取的臺灣舉人各是8名,突破了保障名額的規模。光緒己丑恩科錄取的8名臺灣舉人是:黃宗鼎、蕭云鏞、陳元音、蕭逢源、劉汶澄、江呈輝、李清琦、李向榮;甲午科錄取的8名臺灣舉人是:林以佃、戴仲林、葉仁山、鄭家珍、黃希堯、施耀南、歐道行、許獻琛。還應該說明的是,臺灣建省以后并未單獨舉辦鄉試,而是歸并于福建鄉試,援安徽歸并于江南鄉試例也。從1687年到1894年時長207年,臺灣舉人的保障名額確實是老牌的惠臺政策。

    附帶言之,1895年臺灣淪于日人之手,朝廷和福建地方官員都慮及臺灣“內渡諸生,入籍考試”的問題。據《清實錄》,1896年十月二十九日,“閩浙總督邊寶泉等奏,臺灣內渡諸生,入籍考試,擬定辦法,俾安生業而圖上進。下部議”。老牌的惠臺政策在1895年后得以部分和短期的延伸:福建鄉試丁酉科(1897年)有臺灣嘉義生員黃鴻藻“入籍考試”并勝出為舉人;福建鄉試壬寅補行庚子辛丑恩正科(1902年)又有王人驥、黃鴻翔、高選峰等臺灣諸生3人“入籍考試”并勝出為舉人,當年“入籍考試”的“臺灣諸生”還有連橫、鄭鵬云、鄭養齋等多人。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