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師生關系,既不是“教師第一”,也不是“學生第一”,老師與學生沒有傳統意義的等級排序,只有面向未來的角色分工。他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從情感上親密無間,心心相容,互相接納——學生因為“親其師”,所以能“問其難,信其道”;老師因為愛與信任,所以能支持、激勵和陪伴。良好的師生關系,從形式上呈現為“學習共同體”的樣子,共同的人生目標都指向學會做人、學會健體、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性解決問題,并致力于不斷自我發展。良好的師生關系,展現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有好的師生關系才有好的教育。
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中最基礎的人際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育質量、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氛圍、教師教的狀態、學生學的狀態等。同時,師生關系也是一種教育資源,教師和學生交互活動的過程本身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和隱性教育價值。首先,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信任、敬重老師,老師關愛學生,成為學生的“重要他人”,教師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和向上向善價值取向的引領才會更好實現。其次,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師生之間產生融洽、親密的情感時,這種積極的情感往往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有利于學習。另外,學生對教師持肯定贊美的態度,欣賞老師,就會對學習產生積極的興趣和期待。
好的師生關系,需要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重視班集體的作用,與學生共同制定計劃,討論問題,以民主方式指導和組織教學活動。在這種教育環境中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和諧,學習氣氛濃厚,學生的創造能力較強,容易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更加幸福地成長。
影響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
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保證,是實施素質教育、發展核心素養,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條件。影響師生關系的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教師方面的因素:
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學生受教師的評價影響很大。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往往通過語言暗示、表情等反映。教師偏愛優生、忽視中間學生、厭惡“差生”,就會使學生與教師產生不同的距離。
教師的領導方式。教師領導方式有專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種。大量事實表明,在民主型領導方式下,師生關系民主、平等、融洽,而在專制型領導方式下,師生關系對立。
教師的智慧。教師的智慧不僅表現在學識上,而且表現在教師的創造性上。學識淵博是學生親近教師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師的人格因素。教師的性格、氣質、興趣等是影響師生關系的重要原因。那種性格開朗、氣質優雅、興趣廣泛的教師最受學生歡迎。
學生方面的因素:
學生受師生關系影響的主要因素是學生對教師的認識。許多調查表明:與教師關系好就喜歡上這位教師的課,主動親近教師;自認為教師瞧不起自己,就主動疏遠老師。
環境方面的因素:
影響師生關系的環境主要是學校的人際關系環境和課堂的組織環境。學校領導與教師的關系、教師與教師的關系、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必然影響師生關系。課堂的組織壞境主要包括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排列、學生的人數等。
“相互信任,相互欣賞”是師生關系的最高境界。
師生關系最本質的特征就是教育性。如果取消了教育性,那么師生關系就淪為庸俗的哥們兒關系。教育需要“陪伴”“靜待花開”“牽著蝸牛去散步”,但在這樣做的時候,也不能僅僅只有陪伴,還必須要有不動聲色的教育性。如果教育只是陪伴,那和養貓養狗有什么區別?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是隱蔽,就越能為教育的對象所接受,就越能轉化成教育對象自己的內心要求”。一般來說,在心智的成熟、專業的能力和人生的閱歷等方面,教師應該在學生之上,但就尊嚴而言,師生卻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今天的教師如何對待學生,明天的學生就會如何去對待他人。
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是基于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敬仰。良好的師生關系還隱含著教師和學生家長的關系。持續穩定而良好的家校關系,同樣重要。教師應該讓家長感受到自己對教育的忠誠,對學生的真愛,對家長的尊重……這樣的教師,無疑會讓家長佩服。教師還應該讓家長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學識、才華、情趣,尤其是對教育的深刻理解……這樣的教師,才會讓家長放心。只有令家長佩服和放心,我們才能順利地與家長建立穩定的良好關系。
好的師生關系應該體現平等、尊重、合作、互助。教育應該是雙向的,師生應該處于平等的地位;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師生應該互相尊重對方的意見和看法;師生應該進行積極、有效的合作來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生活與學習中,師生應該互相幫助、互相支持、促進同成長。
“相互信任,相互欣賞”是師生關系的最高境界??渴裁醋寣W生信任和欣賞你?這是值得教師一輩子去思考、實踐的話題。因為失去了信任和欣賞,就失去了優質的師生關系,就會被優質的教育所拋棄?!跋嗷バ湃?,相互欣賞”的師生關系還會有一個美妙的衍生,即相互成全。共同完成教學工作的教師和學生,拋卻猜忌、對立和傷害,師生的生命共同呈現眼里有光、心中有愛的美好狀態,師生之間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欣賞中彼此成就、共同成長。
如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老師與學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作為老師,怎樣才能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呢?
第一,真正采取行動關愛學生。老師的身份不要僅僅定位在老師的身上,首先應該定位在一個人的身上。學生也是人,師生關系的相處首先應該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作為成年人的老師應該給未成年的學生多一些真心的關愛。在于潔老師的班級里,她會在教室的后面放置一個臨時早餐救急箱,里面放一些餅干、面包等小零食。這樣當學生匆匆忙忙來上學,來不及吃早飯的時候,就可以到早餐箱里拿到早餐。每天早上班級學生到齊后,于潔老師都會提醒學生,沒吃早飯一定要去早餐箱拿早餐,不要餓著肚子上課。剛開始,餅干和面包是于潔老師自己買的,后來家長知道了之后,主動進行了接龍。
第二,多渠道與學生產生連接。更多時間的相處、溝通、了解和陪伴是培養深厚師生感情的重要途徑。想要更了解學生,并讓學生更了解你,我們就需要付出更多時間。
用好微信朋友圈。新老師可以和學生互加微信,經??纯磳W生的朋友圈,主動為學生點贊、留言,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特別受到老師的關注。堅持下來,學生也會禮尚往來,關注你的動態,這樣可以使師生彼此更加了解。老師也在朋友圈中可以多發和學生在一起的趣事、感悟,以表明自己對他們的重視和關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老師心中非常重要。
建班級微信群。老師可以在微信群里發一些課程的前沿動態、最新成果、趣聞等,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老師用心發現孩子們的優秀,捕捉有故事的感人瞬間,發到班級微信群,讓激勵教育成為一種有力量的教育。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經常關注你發的信息,你和學生之間就會有更多交流的話題,溝通和交流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第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師的素質是影響師生關系的核心因素,提高教師自身修養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承認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是發展中的人,才能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平等對待學生,熱愛所有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保證教育任務的順利完成。
第四,了解和研究學生。包括了解學生個體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興趣、需要、知識水平、學習態度和方法、個性特點、身體狀況和班集體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梢圆扇柧碚{研、訪談、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學生、讀懂學生。
第五,發揚教育民主。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不能以“權威”自居。教師要經常與學生保持溝通和交往,同時還要掌握與學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善于人際溝通藝術。要鼓勵學生質疑,發表不同意見,尊重學生的看法,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保證學生具有安全感,營造民主氛圍。
第六,制造意外驚喜和感動。除了在課堂上關注學生外,還要在學生的生活中滲透我們的關心,以喚醒他們在情感上的共鳴,這樣才能讓他們喜歡和你交往。 逢年過節時,老師可以主動祝福學生節日快樂;天氣變化時,可以提醒學生注意添加衣服;學生過生日時,可以給他們制造一個小驚喜;學期結束時,可以制作班級電子相冊給他們作為紀念,或者給班里的每一名學生寫一段話等。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學生會感受到自己在老師心中的地位,從而在情感上接受你。當學生遇到學習、生活上的困難時,老師及時伸出援手,幫助學生從痛苦中走出來,無疑是雪中送炭,這樣學生會更加尊重、信任你。
第七,用好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是老師和學生交流的好機會,每一次過程性評價都是你與學生的一次單獨對話,用好過程性評價可以增進師生的感情。 進行過程性評價要及時,要讓學生知道老師在時刻關注著他們,老師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會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也會影響學生對你的評價。
下面是一些我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小李今天表現行為美,要繼續保持哦!小楊注意力要集中哦,不要和幾個男生打鬧,不注意聽講哦。你今天表現非常文明,老師很開心!你學習專注,學習習慣好!本節課你參與非常積極,就是要這樣勇敢發言哦!雖然坐在后排,但是非常認真!……做過程性評價時,一定要針對學生近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表現給予個性化的表述,表揚和批評都需要具體。
師生關系的主導方是教師,但判定的權力掌握在學生手里。我們別低估學生的思考能力,他們判斷師生關系的標準,真不只是老師多和藹、多寬松,講課多幽默,他們會真切地體驗到“老師在教我做人做事”“老師在鼓勵我保持獨立思考”,在對成長的感受中,建立對老師的信任。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教育成長中心,學是孩子的本能,教是老師的本能。孩子接受的所有信息對他來講都是學習,老師發出的所有信號也都是在教育。所有成年人天生都具備幫助孩子進行學習的能力,我們要做的只是像孩子一樣,投入時間、精力和熱情去鍛煉這種能力。
未來,師生關系的發展將趨于綜合。我們重點關注的不應是角色交往的關系狀態,而是學生的實質發展,關注師生交往狀態是否引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興趣調動、思維發展。過分強調民主、平等,僅是形式上的學為主體、以生為本。因此,關注多元、指向發展是師生關系發展的趨勢,這也符合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歷史與未來融合的走向。
一個好老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一個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耕耘,心靈對心靈的創造。只有沒有功利性的良好關系才可能是持續的;只有不圖回報的愛,對學生的情感才可能是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