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臺灣100問》(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是一本小書。陳孔立教授回憶說:“兩岸開放探親以后,大家都需要了解臺灣,而當時卻缺乏這方面的圖書。福建人民出版社編輯、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的校友鄭俊琰就來找我,說是他正在策劃出版一本全面介紹臺灣情況的通俗小冊子,要我主編。我想,這個主意不錯。因為過去我們出版的主要是臺灣歷史方面的書,還沒有全面介紹臺灣的著作,為了適應讀者的需要,也為了‘練兵’,讓我們的年輕學者更快成長,就答應了他的要求”,“我自己擬出一百多個問題,分配給全所同仁撰寫,然后由我修改定稿”。陳孔立教授還記得當年中央統戰部三局耿文卿局長對修改和出版《今日臺灣100問》的指導和支持,記得這位有水平、敢擔當的老耿。
《今日臺灣100問》于1988年5月出版后,很快受到普遍歡迎和高度評價。1988年6月,美國哈佛大學韋艾德博士(Dr. Edwin A Winckler)到訪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看到這本小書,驚嘆廈大臺研所學者對臺灣情況了如指掌。幾天后,1988年7月4日,他在臺灣演講時特地提到“最近廈門大學出版一本回答有關臺灣100個問題的著作”。1988年10月24日,廈門大學畢業、曾在廈門大學工作的陳可焜教授,在香港《大公報》發表《簡介 <今日臺灣100問> 》文中說:“能就臺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個方面列出100個問題進行認真研究,作出比較客觀和實事求是的解釋和說明,本身就是一件有意義的好事。書雖小,可它的意義很大”。如果我沒有記錯,陳可焜教授當年在《港臺信息報》寫的專欄文章里也提到了這本小書。 今日臺灣100問>
《今日臺灣100問》(來源:汪毅夫提供)
“吃果子拜樹頭”?!督袢张_灣100問》介紹的臺灣情況,以及介紹臺灣情況時客觀、全面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很多從事臺灣研究的學者,有很多的幫助和很大的影響。近日同劉國深教授交談時說起,我們是1988年前后開始從事臺灣研究的,1988年出版的《今日臺灣100問》是我們最早閱讀和最常閱讀的著作之一。
今日說起《今日臺灣100問》,91歲高齡的陳孔立教授仍然說這小小一本書是“小玩意兒”,話里、臉上和心中滿滿的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