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介紹的,是華北軍政大學政治部編印的《華北軍大增刊》(1949年9月10日出版),封面有“謝雪紅同志存念·六隊·十一.一”字樣(圖一)。書中收有華北軍政大學臺灣隊的兩條史料。
1.《臺灣隊兩年來教育工作的幾點經驗》,作者為臺灣隊政委施均、隊長辛喬。文中說:“學員的絕大部分,是18歲到25歲的青年,社會出身百分之九十是無產階級和半無產階級(工人、店員、雇工和貧農等),但勞動時間很短,多是1年至4年,來校時文化程度很低,大部分雖上過日本的初小和個別上過高小,不會漢文,尚有部分文盲(未上過學,日文、漢文都不會);粵籍多閩籍少,高山族10余人;大部分在前方劉鄧大軍參加過半年戰斗,且有小部分立過功及光榮負過傷;我黨的威信在他們中是高的,他們熱愛黨”,“這些同志很重視他們自己的節日的,一·九解放節(1947年1月9日參加解放軍)、臺灣人民二·二八革命紀念日”。據我所知,華北軍政大學臺灣隊的學員絕大部分是“國軍整編第70師”的解放戰士。1945年10月,“國軍70軍”奉調進駐臺灣,于10月19日從臺灣基隆登陸。1946年7月,該軍在臺灣接受整編并擴充兵員,番號改為“整編70師”。1946年12月,該師奉調開赴大陸內戰前線,于12月26日夜乘艦離臺。1947年1月9日,該師在山東巨(巨野)、金(金鄉)、魚(魚臺)戰役中被我人民解放軍全殲,該師的臺籍士兵隨即作為解放戰士參加人民解放軍,有的并于半年后進入華北軍政大學臺灣隊。在臺灣隊,他們將一·九作為自己的“解放節”。1947年3月20日,華北軍政大學臺灣隊為當年臺灣“二·二八革命”發表《人民解放軍臺籍軍人告臺灣同胞書》。在華北軍政大學,臺灣隊連續兩年(1948年、1949年)舉辦“臺灣人民二·二八革命紀念日”活動。文中提及,“一個高山族同志田福達”說:“來校后,我就感到不是人家的奴隸,而是新社會的主人。我一直苦學,學會了流暢的北方話,寫簡單的稿件,更重要的我懂得社會往哪里發展,加強了我的共產主義的信心,打破了初期的回臺灣先解放高山族的狹隘想法,建立了臺灣人民的解放是中國革命的一部分、是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的國際主義觀點?!?/p>
《華北軍大增刊》封面有“謝雪紅同志存念六隊 十一.一”字樣(圖一)(來源:汪毅夫提供)
2.《臺灣隊一區隊是怎樣進行總路線總政策教育的?》,該文寫于1948年10月,文中說:“臺灣隊一區隊學員,六分之五是工農出身的,絕大部分是青年,參加革命時間短,社會經驗少。在學校中曾先后經過階級、土改學習及中國基本問題、中國革命運動史、社會發展史等科目的學習。政治認識、階級覺悟、文化程度,主要的是來校學習中提高的。一般的能看普通文件,學習情緒一貫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