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黃光國先生與“社會科學本土化”
    汪毅夫
    2024年05月13日

    中國新聞社記者王肅寧、韓禹采寫的《紀念黃光國先生》,讓我記起有關黃光國教授的二三事。我同黃教授有過相談甚歡的機會,聽過他倡言“社會科學本土化”的報告。據我所知,黃教授的父親是一名臺灣醫生,我曾托人找到黃醫生在東北的一張老照片,送給了黃教授。1946年,黃教授的母親一手牽著小小的孩子、一手抱著大名叫黃光國的更小的孩子,隨大陸臺胞返鄉潮從東北、北平、天津、上海一路回到臺灣,我對黃教授說:母親和母愛實在太偉大了。

    我也曾思考、現在還常思考黃教授的倡言。茲簡要講述我對“社會科學本土化”的理解和認同。

    上世紀末,我有幸在廈門拜訪老革命、老一輩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于光遠,聽他講述革命生涯和學術經驗,并得了一份他的學術論著目錄。我想,他的學術思想和學術論著,正是“社會科學本土化”的代表。同于光遠一樣,也是老革命、也是老一輩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經濟學家的艾思奇和王學文,他們的學術思想、學術論著也是“社會科學本土化”的典型。我又想,許多年來非本士的社會科學近于“喧賓奪主”的傳播和影響,幾乎讓人們忘記于光遠、艾思奇、王學文,忘記本土的、本士化的社會科學。黃光國教授倡言“社會科學本士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紀念黃光國先生》一文還讓我見識了“學理型”專欄文章“學理淺釋”的范本?!都o念黃光國先生》的受訪者彭凱平教授是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黃光國教授的生前好友和心理學界的同行。這篇采訪不是簡單的你問我答、你說我記的問答錄,而是采訪者和受訪者密切合作的完美結果。在我看來,這篇采訪的最大亮點是,采訪者和受訪者一起將涉及的繁難復雜的學術問題講得淺顯易懂。近年我嘗試寫作長話短說的學術短文,今后還當留意于“學理淺釋”之道。

    黃光國教授是臺灣著名的統派學者。他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動學術進步,歷史和人民當銘記他的英名。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