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孫宜學  >>  正文
    向世界講好中國的時間故事
    孫宜學
    2024年06月27日

    中外文化交流,是在特定時空中的交流。文化差異產生的原因之一,就包括不同文化中的時間觀念差異。在客觀認識中外時間觀差異的基礎上,向世界講清楚中國的時間觀,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誤會,推動中外文化更順暢交流。

    生活中因時間觀不同而造成沖突或損失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求職失敗,生意談判失敗,中外人士聚會有人準時有人不準時產生矛盾等等。一般來說,東方人的時間觀念比較淡,“差不多”就可,西方人的時間觀念比較重,講究準時、守時。其中的深層原因是中西文化對世界的認識不同。東方哲學尚虛,凡是虛虛實實,剛柔相濟;西方文化尚實,凡事實事求是,科學為上。本杰明·富蘭克林的名言:“記住,時間就是金錢”,將時間與金錢并置,而金錢則是分毫不能差,可見美國人時間觀的精確性。但與德國人相比,美國人的時間觀還不是最精準的。德語中有句諺語:“準時就是帝王的禮貌”。德國人守時世界聞名,無論做任何事情,在時間安排上都幾乎分秒不差,無論是公交,聚會,上班等,都守時惜時,這甚至都成了德國的世界形象。同是西方國家,法國人就不太守時,遲到還常常找借口。你去找他,他讓你稍等,實際上可能是久等。這一點兒很像中國人說的“馬上”,或“有空請你吃飯”。與此類似的還有阿拉伯人、印度人、菲律賓人、埃及人,時間觀都比較隨意,韓國人談判時則總會遲到幾分鐘,但不是隨意,而是故意。

    顯然,時間觀的差異源于文化背景的差異,各國時間觀的差異源于各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包括哲學、文化、風俗、宗教、歷史等。中國人的時間觀與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時間觀既有相似處,也有不同。向世界講好中國的時間觀,與世界所希望了解的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是世界理解真實中國的一個窗口。

    中國人敬時?!叭粘龆?,日入而息?!?“日月有常,星辰有行?!?中國人的時間觀是與生存聯系在一起的,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都有固定的時間,源于農耕時代對大自然規律的深切體察,凝結成了中國智慧。遵循了這種時序,就能生息有序,“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時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食也?!?“非天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是故得時之稼興,失時之稼約?!薄皶r序”即“生序”,不違農時,才能豐衣足食。因為有了這種時間觀,中國人的生活才舒緩有致,有“農忙”,也有了“農閑”。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也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這才是中國人時間的辯證法。忙碌與從容,構成了中國人時間觀的兩端,忙時是“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遍e時則“時平民自適,白首樂農閑?!?古代中國的時間觀看似隨意,實則循天地之道,守自然之理。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時有序,天道循環,耕、讀、禮、樂,一如“庠序之教”,都規整有序。而正是因為理解了世界的辯證法,中國人的生活才慢中有快,緩中有急,苦中有樂,悲中有喜,禍中有福,絕望中永遠抱有希望,因為中國人相信,只要按照大自然的安排,就一切都會有回報。?“人不負天,天不負人;人若負天,天必負人?!卑磿r作息,欲速不達, “天道酬勤”。中國人甚至以天地四時設置官制,如周朝 “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為六卿?!币蕴斓厮臅r設官職,實際上是要官員以敬畏天地之心恪盡職守,各司其職。中國人依天時知農時,從農時悟天道,形成了“天命不可違”的敬時觀,從中體現的是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中國人惜時。中國人相信“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時不我待”“時不再來”,不違天道,循序漸進,一日一季,秩序分明。所以中國人珍惜天道賜予的時機,“靜如處子,動如脫免”,時機一到,必定乘勢而為,一旦“錯失時機”,必將“寸步難行”,最終“貽誤大業”。中國人不主張盲動,講究時機,“君子謀時而動,順勢而為?!薄笆罒o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睍r機,就是在最恰當的時間做最恰當的事,就能事半功倍,心想事成。天地最大,循天時順地勢,就能獲得最偉大的力量,就能克服一切困難,就能獲得最豐沛的生命力量,循環往復,生生不息,“天行健”,才有“君子以自強不息”,才有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中國文化的綿延不絕,世界中國需要的“茍日新,日日新”。

    中國人相信,任何事情要成功,都必須“天時、地利、人和”具備,“天時”為首。這也源于中國農業文明?!胺哺?,在于趨時?!?“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正是因為中國時間觀中蘊含的這種天時觀,中國人歷來將萬物生死、歷史興衰與時間聯系起來。

    中國人惜時如金,這已成世界共知同繪的中國人畫像。中國人不知疲倦地學習、工作,連睡夢中都在背課文,做數學題,常常因此而使很多外國人深感壓力,認為對自己構成了競爭。實際上中國人這樣做并非要與誰競爭,而是骨子里的一種時間觀,是中華文化自帶的基因,因為每個中國人從一出生都從父母言傳身教中知道了時間的寶貴,“白駒過隙”“光陰似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都是掛在中國人口頭的格言。雖然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不珍惜時間的時期,而且對待時間的態度也是人各不同,但總體而言,中國人惜時如金的傳統沒有根本改變。1979年,廣東蛇口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中國人講時效、重實干的精神再一次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成為中國人時間觀在新時代的嶄新呈現。

    中國人忘時。中國厚重的文明賦予中國人超越時空的自信。中國人忘情時必忘時,忘時時基本是“得意忘時”。這種忘時是中國人浪漫性的表現,是“欲乘風歸去”的灑脫與超脫。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中國人的時間有“大小”,小可分秒,大可萬年?!吧w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敝袊说臅r間長短是相對的,“不知今夕何夕?!?“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敝袊嗽诰唧w的時空里思考人的有限和無限,以極度的想象力超越人生的有限而獲得永恒,以忘時之忘形實現忘我之忘情,達到物我一體,以有限獲得永恒。

    忘時的中國人,與敬時、惜時的中國人,都是中國時間觀的載體,體現的都是中國人的時間故事,體現的都是中國人的生活故事。因此,向世界講清楚中國人的時間故事,也就是講好中國人生活故事。

    【責任編輯:嚴玉潔】
    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授、院長,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常務副主任,國際中文教育信息化實踐與研究基地執行主任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