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尋找舉人鄭家珍”的故事
    汪毅夫
    2024年07月04日

    119.“尋找舉人鄭家珍”的故事

    臺灣學者詹雅能、黃美娥教授伉儷歷時20年“尋找舉人鄭家珍”的故事,當是兩岸學界堪傳久遠的佳話。鄭家珍(1868-1928年)是臺灣新竹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福建鄉試甲午科伊象昂榜第36名舉人。除此,其生平事跡,大抵模糊。1996年2月24日,詹教授伉儷找到鄭家珍舉人的弟子、表侄女鄭蘂珠。自是,先后同鄭蘂珠做了4次訪談錄音,又見鄭舉人藏書、存稿,蠹蝕斑斑,遂連續兩天在鄭家協助曬其書、稿。從訪談得知,鄭舉人的祖籍地是“泉州南安三十一都崎口村”,詹教授伉儷又于1998年7月開始,先后數次到福建省圖書館及泉州市、廈門市等地圖書館、地方志辦公室,查訪鄭舉人著作和祖籍地。終于在2014年,經由泉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莊小芳教授提供線索和其他協助,找到了鄭舉人的南安祖籍地和舊宅。其后是艱難的整理文獻和口碑,考證史料和史實,編校詩文集,編錄日記存稿,編寫年表,樣書校對等。

    2017年6月,《鄭家珍、鄭蘂珠作品集》終于正式出版。書分《雪蕉山館詩文集》(鄭家珍著,詹雅能編校)、《客中日志》(鄭家珍著,詹雅能編校)、《客中日志·手稿影存:(1)》(鄭家珍著,詹雅能編)、《客中日志·手稿影存:(2)》(鄭家珍著,詹雅能編)和《鄭蘂珠詩文集》(鄭蘂珠著,施懿琳編校)。全書編校精審,圖文并茂,印裝精美,是我退休后最喜閱讀的書之一。

    從《鄭家珍、鄭蘂珠作品集》可知,鄭家珍1888年進學(俗稱中秀才),1894年中為舉人,1895年憤日軍的侵略、欺凌行徑,離臺歸于南安。先后在南安、泉州從事教學(如先后在南安文廟、泉州文廟設館授徒)和教育(如擔任小學教長、視學、學務總董、勸學所所長等)工作。1919年受親友招聘,返回臺灣主講于書房和家塾,從事漢文教學,通常是午前、午后和晚間都開課,用力甚勤。鄭家珍精古詩文詞,又擅算學、天文和風水之學,在鄉誨人不倦,助人為樂。1927年歲暮扶病歸返南安,1928年病逝于南安并葬焉。鄭家珍逝世后,鄭蘂珠承擔其書房漢文教學。在臺灣,鄭家珍舉人及其弟子鄭蘂珠有“古典漢文教育的薪傳者”之譽。

    鄭家珍的作品內容豐富,其中不乏民俗學的材料。譬如,關于析字占卜:“黃賽托余為占家運”,“拈一‘呈’字,余謂:呈字為一十一口,恐系家人之數只此而已。又拈一‘?!?,余謂:乃兄一邊,禍福參半,恐酉年五月以后,兄房有得失也。蓋兌屬酉,兄字屬兌之中下截,一年十二月,故以五月為起斷也”。讀來相當有趣,類似的事例尚可枚舉。

    詹雅能、黃美娥教授伉儷,施懿琳教授及其主持的《全臺詩》編寫團隊江寶釵、廖美玉、楊永智等教授,都是勤懇治學、誠懇待人的學者。祝他們身健筆健,安享讀書、教書、寫書的快樂。

    【責任編輯:舒靚】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