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巡按使許世英《閩海巡記》(1915)記:金門“本屬同安,思明改縣,劃歸思明,民國三年七月,余允紳商之請,咨部核準,增置縣治”。金門和廈門本來同屬同安縣,民國初年廈門和金門從同安縣析出改設思明縣,縣治在廈門,金門屬之。1914年七月,金門又從思明縣析出另設為金門縣。因此,廈門人和金門人先前是本縣(同安縣)人,后來也是本縣(思明縣)人,并且從來是本?。ǜ=ǎ┤?。
在自然位置上,金門主島(俗稱大金門)西距廈門40公里,西北距同安縣治也是40公里,金門、廈門、同安三點連結起來是一個等腰三角形。有道是:三角形的穩定性是不會動搖的。
以本省本縣、同城同域之親近,廈門與金門無事不可相濟。話說水乳交融,舉個同水乳有關的例子吧。道光《金門志》記:“金門育嬰堂,在后浦縣丞署西。道光二十八年八月,金門縣丞李湘洲、金門鎮右營游擊鐘寶三與紳士林焜璜、蔡師弼、蔡漣清等倡建,至同治元年落成。前后兩進,堂中祀子孫娘娘(汪按,即注生娘娘),附祀李公祿位。所有章程,皆效泉州規條而損益之。官紳各捐項置業,以充經費。后以嬰多費少,幾乎不繼。幸有布政銜葉文瀾肩其事,籌項接濟。又將女嬰陸續撥入廈門育嬰堂乳養以分其力,皆紳士蔡師弼經辦”。當金門育嬰堂遭遇困難,收養的女嬰嗷嗷待哺,及時抱送廈門乳養便是。此乃何等親近而溫馨的歷史場景??!
廈門和金門又有陰陽二島、一富一貴之說。清代舉人楊?!额}廈門南普陀寺》聯之題注曰:“曰南者為別于浙(汪按,指浙江普陀山)也;閩有四島(汪按,指廈門、金門、東山、海壇即平潭);北太武山(汪按,南太武山在漳州)屬金門,或云主貴而廈主富”。聯語云:“海氣通浙閩潮汐六時是為南普陀寺,地靈司富貴陰陽二島相對北太武山”。按照陰陽八卦之說,陰主富陽主貴;民間則有富廈門、貴金門之說。廈門金門,富貴相連也。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要求“廈門與金門、福州與馬祖融合發展示范效應不斷顯現”,“支持廈門與金門加快融合發展。支持廈門開展綜合改革試點,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廈門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大自主權。實施金門居民在廈門同等享受當地居民待遇,率先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打造廈金‘同城生活圈’,深化廈門大學與金門大學校際交流合作。探索廈金合作共建基礎設施模式,加快推進與金門通電、通氣、通橋,支持金門共用廈門新機場?!蔽覀兛梢云诖?,廈門與金門融合發展的效應不斷顯現,廈金合作不斷深入,廈金“同城生活圈”充滿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