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李爐已其人
    汪毅夫
    2024年07月20日

    142.李爐已其人

    我在《1932年福州“水戶事件”》里提及“《閩報》記者臺灣人李爐已”同侵臺日軍(日本臺灣軍)勾結,制造“水戶事件”的罪行。有友人發來微信:“關于李爐已其人,愿聽其詳”。茲就聞見所及,報告一二。

    日據臺灣時期,有一批臺灣人選擇到大陸定居或常住。他們多數是正當執業的各行業人士,并且多數是抗日愛國人士,但也有部分被稱為“臺籍浪人”的犯罪分子?!芭_籍浪人”憑借日人勢力,同日人勾結,在其居住的大陸地區開設煙館、賭場和妓院,械斗、殺人,無惡不作,成為妨礙社會成員共同生存、阻礙社會進步的社會問題。1931年8月25日,廈門《江聲報》報道的“省訊”即省會福州消息說:“本省自禁煙以來,臺籍浪人憑借勢力,明目張膽開設煙寮,殆害地方,誠非淺鮮”。李爐已又名李盧已、李盧杞,先前畢業于臺北師范學校,這應了“流氓有文化”一語。1929年,李爐已在福州組織黑社會團伙、充當販毒吸毒場所保鑣、非法使用槍支、妨害軍警公務,儼然是當地“臺籍浪人”的老大。據羅桂林《國民政府初期福州的臺灣籍民問題》(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集刊》2006年第2期),引述1929年5月《福州公安局警政月刊》第23期《呈禁煙委員會日籍李盧杞等攜槍保鑣皮房里煙館情形文》所記情形:1929年福州皮房里由“臺籍浪人”黃興盛充當保鑣的煙館被查禁。李盧杞等人擔心“臺籍浪人”為煙館充當保鑣的“信譽”跌落,當即召集團伙秘密會商,“主使陳烏龜即阿姑預備手槍五把,分給黃興盛、曹阿水、陳萬土、陳朝丕等數人懷藏”,并放言“謂此后禁煙會會員如再會隊查禁煙館,定出手槍對抗”。

    1932年,李爐已同侵臺日軍(日本臺灣軍)合作制造福州“水戶事件”,妄圖制造侵臺日軍入侵福州的借口,已經從大陸社會的破壞者罪加一等,成為中華民族的敵對者。據謝東漢、吳余德合著并合作出版的《徘徊在兩個祖國》(2016年12月版),李爐已在福州“水戶事件”后,得《閩報》館長鐮田正威資助路費(約合美金280圓),從福州逃到偽滿奉天。又得侵臺日軍(日本臺灣軍)向日本關東軍引薦,出任天津《庸報》社長,為日人搜集平津地區的各種情報,拉攏收買平津地區的“失意政客”。設于天津日本租界的《庸報》實際上是日本關東軍的情報機關。1935年,李爐已接受了專業的間諜訓練(偵破、暗殺等),并逐步成為日本關東軍的高級特務,其軍階為日本陸軍中將。1939年,李爐已被日人派到上海,成為日本在上海設立的特務機關實際上的機關長。1943年7月30日,李爐已被發現暴斃于自宅浴室,以“七孔出血”的慘狀結束其罪惡的一生。

    作者簡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臺灣臺南人,歷任上山下鄉人員、郵遞員、學員、教員、研究員、公務員和退休人員。學術著作有《閩臺區域社會研究》等18部,300余萬字。

    主播介紹

    肖璞韜,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先生弟子,“京彩臺灣”新媒體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汪毅夫先生著作《話說兩岸》播講者,文史功底深厚。曾參與改編單田芳紅色經典評書系列《賀龍傳奇》《少林將軍許世友》《九一九演義》,參與《單田芳自選集》十部系列評書的文字整理,獨立創作并播講的評書作品有《?;陣鴼憽贰堆n穹》《鐵流河山》《飲馬天竺》《忠義沈煉》《榮華富貴》,并播講經典評書《三俠五義(權謀版)》《水滸傳》等。

    欄目介紹

    汪毅夫先生著作《聯結兩岸》,收錄了作者2020年至2022年陸續發表在中評社、中評網上的282篇文章,是繼其《話說兩岸》《顧盼兩岸》后的又一札記結集。

    《聯結兩岸》延續作者一貫的“學術段子”寫作風格,在廈門大學陳支平教授看來,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史學術中“掌故札記”體例的最好傳承,并引用清代學者錢大昕之語評價:“讀之竊嘆其記誦之博,義例之精,論議之和平,識見之宏遠,洵儒者有體有用之學,可坐而言,可起而行者也”。

    讓我們通過單田芳先生弟子肖璞韜的評書演繹,結合《聯結兩岸》的字里行間,感悟海峽兩岸方方面面的聯結點:歷史的、文化的、社會的和政治的,進而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責任編輯:萬月英】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