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守其本分的代書人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戶部郎中王廷掄出知福建汀州府。話說這知府老王到了任,很快就發現汀州府屬各縣訟師“唆訟而網利”的社會問題:汀屬寧化、清流、上杭、永定等縣訟師熟識省會各衙門,慣能遇事生風,頂名包告,于中詐騙。老王知道茲事體大,未可等閑視之。乃于任上懲辦訟師,所辦大案要案,其《臨汀考言》(康熙刻本)有所記焉;另一方面則鼓勵官方準予代寫訟訴狀子的代書人(稱“官代書”)守其本分,其《諭代書曹人鳳》謂:代書人對訴訟狀子,“不許一概代寫”,須查明案情,登錄在簿;遇證據不足、越級控告、已審結并無冤屈者,則應當“婉為勸解,令其回家安業”,“仰體本府愛民無訟之意”也。王廷掄所針對的訟師“唆訟而網利”的社會問題,發生于福建汀州府,也發生于福建省屬其他各府,包括福建臺灣府,如康熙年間陳瑸和藍鼎元分別報告“臺俗健訟”和“臺地訟師最多”。閩、臺兩地,事事相同,包括訟師“唆訟而網利”的社會問題也大致不二。王廷掄強調的“官代書”應守的本分,清代福建官府文件匯編《福建省例》所收《條款狀式刊入省例》等也有所強調。福建官府的文件,福建省屬各府,包括福建臺灣府,當然須“一體遵行”!
官府認可的“官代書”參與官司、代寫訴訟狀子,民間信賴的其他代書人則不參與官司、僅代寫家信,他們長期活躍于閩、臺兩地市井和鄉土社會。以廈門為例,廈門是著名僑鄉,僑屬、僑眷里不識字的家庭婦女,往往會委托代書人代寫書信。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我曾親見在廈門局口街有代書攤子,也曾親見代書人為委托人讀來信、聽委托人講委托事項,代寫信件后又讀給委托人聽的過程。附近居民至今記得,代書攤子掛個寫著“代書”二字的布條,擺著簡易桌椅,代書人“長得挺斯文,人很本分”。與我同齡的廈門友人在電話里告訴我,他們在廈門市區其他地方(如“中梅理發廳”附近)和近郊也曾見代書攤子。守其本分是代書人共同的倫理,廈門居民從未聽說代書人泄露委托人信息的事情。代書曾是一種職業或行業,“三百六十行”里應該“可以有”。
附帶言之,我讀大學本四時曾代人寫過、也代人讀過情書。某日,母校福建師大第一膳團的廚工老張找到我,說是他同“建筑聯社”的女友見了幾次面,現在想給她寫信、想“把她娶回家”。我乃用平實的語言(而不用中文系男生的基本功)代他寫了一信。又一日,傍晚時分在操場上,同學小黃收到讀英文的女友讓人捎到的英文字條。操場上沒有《英漢字典》,情急中他讓我看看。我的英文可能比他還“菜”,但認得字條里cinema和under the tree是“電影院”和“樹下”,他聽了大叫一聲“哦,老地方”,即刻飛奔而去,留下我站在寒風里。當然,我是守其本分的人。
作者簡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臺灣臺南人,歷任上山下鄉人員、郵遞員、學員、教員、研究員、公務員和退休人員。學術著作有《閩臺區域社會研究》等18部,300余萬字。
主播介紹
肖璞韜,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先生弟子,“京彩臺灣”新媒體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汪毅夫先生著作《話說兩岸》播講者,文史功底深厚。曾參與改編單田芳紅色經典評書系列《賀龍傳奇》《少林將軍許世友》《九一九演義》,參與《單田芳自選集》十部系列評書的文字整理,獨立創作并播講的評書作品有《?;陣鴼憽贰堆n穹》《鐵流河山》《飲馬天竺》《忠義沈煉》《榮華富貴》,并播講經典評書《三俠五義(權謀版)》《水滸傳》等。
欄目介紹
汪毅夫先生著作《聯結兩岸》,收錄了作者2020年至2022年陸續發表在中評社、中評網上的282篇文章,是繼其《話說兩岸》《顧盼兩岸》后的又一札記結集。
《聯結兩岸》延續作者一貫的“學術段子”寫作風格,在廈門大學陳支平教授看來,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史學術中“掌故札記”體例的最好傳承,并引用清代學者錢大昕之語評價:“讀之竊嘆其記誦之博,義例之精,論議之和平,識見之宏遠,洵儒者有體有用之學,可坐而言,可起而行者也”。
讓我們通過單田芳先生弟子肖璞韜的評書演繹,結合《聯結兩岸》的字里行間,感悟海峽兩岸方方面面的聯結點:歷史的、文化的、社會的和政治的,進而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