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做學問和講故事
讀了《扶箕迷信底研究》,我記起涉及臺灣的三個扶箕故事。其一是關于鄭成功的。民國《廈門市志》記,廈門鼓浪嶼有個同扶箕活動有關的“了閑分社”,該社信徒周醒南“扶乩遇佳什,輒錄示。一日,示鄭延平詩三絕,錄二云:‘大??駶攵?,故園翹首亂云堆。傷心三百年前事,愧與田橫話夜臺’?!臒熉菖f樓臺,昔日雄心安在哉。橫槊有慚吾計左,枕戈空盼好音來’?!边@顯系“假做神語”或“為古人代言”的作品,卻也不失為歌詠鄭成功的詩篇。周醒南是廣東人,曾任廈門工務局局長,也曾同魯迅有一面之緣?!遏斞溉沼洝?926年9月21日記:“朱宙鏡約在東園午餐,午前與臤士、伏園同往。坐中又有黃莫京、周醒南及其他五人未詢姓名”;其二是臺灣宜蘭舉人李望洋在甘肅“飛鸞問政”和在臺灣主持鸞堂的故事。如《扶箕迷信底研究》所說,“飛鸞就是扶箕”。李望洋是清咸豐九年己未科(1859年)舉人,清同治十年辛未(1871年)大挑一等以知縣用,到甘肅從知縣當到知州,然后辭官返回臺灣。據李望洋《李河州自敘家言》,李望洋在甘肅已有“飛鸞問政”之事,返臺后則主持鸞堂名“新民堂”也;三是許地山的父親、臺灣進士許南英也曾同友人扶乩為戲,并有詩記之。1916年,許南英有《丙辰燈夕與楊勵齋扶乩》,曰:“函三樓上月新妍,頂禮香花待眾仙。四海已無人可語,半生漸與道為緣。亡羊躑躅雙歧路,失馬倉皇六十年。未熟黃粱心已死,少時翻悔夢邯鄲”。
附帶言之,為紀念許地山教授逝世80周年,今年8月4日在重慶將有一場紀念活動:“落花生·許地山——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展暨紀念許地山逝世80周年座談會”。我尚在療傷,未能參加而心向往之。預?;顒庸Φ聢A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