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是傳承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目前,中華文化世界化已經從概念到落地、生根,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愈加深入、激烈,相互了解與理解的愿望也愈加迫切和強烈,“文化共同體”建設逐漸成為世界共識,中國價值觀和世界觀在世界范圍內也得到了更多認同。中國故事作為中國自信、中國智慧的載體,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梁椽卯榫,日益嵌入人類生活的各個環節。但相應的,因為準備不及時、不充分,持續升溫的世界“中文熱”“中國熱”客觀上放大拉大了中國故事走向世界的語言障礙,引發了中國故事走向海外的“供需”之間的矛盾,其中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尤其是很多經典中國故事、當代中國故事沒有做到及時、精準、有效,這種供需“落差”直接導致理解中國的落差,甚至“反差”,造成中國發展與世界對中國發展的認識之間的不同步,影響中國形象塑造,延滯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惠澤世界的速度和效度,出現了“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被動局面,出現中國認知的信息“逆差”,中國形象的“反差”。鑒于此,我們亟需編寫出在內容和方式上更加精細化、精準化、生活化的“新概念”中國故事讀物。
目前海內外的中國故事讀本并不鮮見。根據圖書性質可分為大眾讀物和教學補充讀物;根據目標讀者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適合中國人看的讀本,其中包含一部分適合學齡兒童學習語文的讀本;另一類是適合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看的讀本,其中也包含海外漢語學習者的補充讀物。但總體而言,目前針對海內外中文非母語者編寫的中國文化教材和故事讀本,在編寫體例和內容選擇上不夠系統,目標對象不夠具體,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讀性不夠,直接影響到中國故事的故事性和影響的廣泛性。
中華文化厚重豐富,但中華文化的內核始終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故事始終都圍繞著這一內核,浸潤著一代代中國人,也影響著一代代世界人。在中國日益走向世界中心的今天、世界日益需要中國故事中的中國智慧的今天,我們必須基于新時代的新要求,采取講好中國故事的新形式、新方法、新媒介,講好中國故事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變化、新高度。循序漸進講中國故事已難以滿足世界了解中國的迫切愿望,因此可以基于對已有海外中國讀者的數據搜集、整理與分析,基于我們向海外講好中國故事的階段性要求與目標,優選古今中外能夠代表優秀中國文化的好故事,在保持中國故事精髓的基礎上,用簡潔平實、流暢生動的語言,根據海外受眾的中文水平和閱讀需要,分級設計故事,甚至同一個故事分級編寫,逐級提升海外讀者對“仁”“德”“禮”“和”“信”等關鍵元素由淺入深的層次化認識和認知,強化中國故事的情感感化功能、智慧潤澤功能。當然,任何讀本都需要語言深入淺出,準確易懂,可以做成繪本,配上生動的插圖,進行必要的注釋,設置有趣的問題等等,以有效輔助傳播故事的要點和難點,幫助海外讀者更充分領略和體悟中國故事的魅力,感受其中所包含的中華文化的持久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充分感受并理解中國文化,理解中國共產黨。只有這樣,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中國智慧、中國價值觀,才能與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共同推動世界健康、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