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曾軍良  >>  正文
    課堂要建立規則
    曾軍良
    2024年12月20日

    課堂是教育活動中的核心環節,它承載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塑造價值觀、情感教育以及社會交往等多重價值。課堂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學生思維成長和深度學習的空間。通過討論、研究和項目制學習等方式,學生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高階思維。在課堂上,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創造一個支持和鼓勵的學習環境,也需要建立課堂規則,努力提升課堂教育質量,為孩子的終身發展與幸福人生奠基。

    課堂亂象,你“中槍”了嗎?

    從教40年,走進課堂聽課超過5000節;從事學校管理30余年,曾在20余所學校巡課觀課。匯總聽過的課堂,我們高興地看到,隨著課改的深入,課堂出現可喜的變化,學生逐步成長為課堂的主人,同時也存在如下現象,需要引起教師的自我反思,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現象一:上課鈴馬上響了,學生的課桌上還是空空如也。

    現象二:上課鈴聲一響,隨即開講,連“師生問好”都省掉了。

    現象三:亂糟糟起立、亂糟糟坐下、亂糟糟問好。

    現象四:學生趴著的、斜著身子的、低著頭的、撐著下巴的,各種各樣。

    現象五:對教師發出的各種指令,學生面面相覷,半天鬧不清要干什么。

    現象六:問題經常無人應答,即使舉手回答問題也是羞羞答答,胡亂地伸伸手臂,課堂上缺少那種必要的生機。

    ……

    課堂的這些亂象,你“中槍”了嗎?有些教師從低年級接手一個教學班,往往教起來相對輕松一些,隨著年級的升高,卻越教越吃力,直到最后“玩不轉”,因為課堂亂象,只得被學校領導“調整“工作,重回低年級。

    如果沒有限度、規則、秩序造成了課堂上的無政府主義,教學質量的提高又從何說起呢?如果沒有統一規則的課堂,沒有紀律的約束,老師各有各的要求,不好統一,學生難以適應。管理有方的老師上課紀律好,但有的老師課堂紀律堪憂。紀律不好,影響學生學習的效能,影響教師上課的質量。這樣的課堂不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課堂文化、校園文化,最終必將影響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課堂為何要建立規則

    設計合理的規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有指導作用,對于師生間的互動與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堂組織良好的課,不僅意味著學生確切地知道他們應該遵守哪些規則,還意味著他們訓練有素,能主動地遵守這些規則。建立課堂規則既是教育者的職責,更是育人的需要。

    提高教學質量。明確的課堂規則可以減少教師花費在告訴學生做什么、怎么做上的時間和精力,從而節約課堂時間。規則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減少不必要的干擾,提高學習效率。

    維護課堂秩序。規則有助于維持課堂的紀律,防止學生在課堂上吃東西、玩兒手機、隨意聊天兒等不當行為,這些通常對教學效果產生負面影響。通過明令禁止的行為,學生知道哪些行為是不被接受的,從而減少違規行為。

    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和責任感。課堂規則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尊重他人、保持安靜、按時完成作業等。開展規則教育,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為未來社會培育有道德、有修養的公民奠基。

    促進師生關系。課堂規則有助于建立和維護師生關系,增強師生間的信任。通過共同制定和遵守規則,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更加積極和有效。

    建立課堂規則對于提升質量、維護秩序、培養良好習慣和責任感、以及促進師生關系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合理的課堂規則,可以創造一個有序、和諧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如何制訂課堂規則

    制定課堂規則是確保課堂秩序和高效學習的重要步驟。制定課堂規則要注重基本原則與藝術策略。美國教育學家溫斯坦制定課堂規則的四個原則:課堂規則應該是合情合理的、必要的;課堂規則應該清晰明了;課堂規則應該與教學目的以及我們所了解的人們的學習方法一致;課堂規則要和學校的規章制度一致。

    開學前的準備和宣傳教育。教師應在開學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制定符合班級需求的課堂規則。教師要在開學初向學生宣講課堂規則,讓他們充分了解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學生的守紀意識。

    明確和簡潔的規則。課堂規則應簡潔明了,易于理解和遵守。例如,可以包括明確的行為標準,如“熱情專心聽講”“積極完成作業”等。

    人性化原則。規則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期望,避免過于嚴格或不切實際的要求。設定明確的積極行為獎勵機制,如每周或每月評選出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或獎勵。對于違反課堂常規的行為,應有明確的懲戒措施,如第一次提醒,第二次點名批評,第三次則可能需要站立一段時間等。

    安全性原則。進行實驗或體育活動時,應遵守相關安全規則,確保自身及他人的安全。

    適時調整和持續優化。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反饋,適時調整課堂規則,確保規則的實際有效性。教師也應不斷學習和完善自己的管理技巧,提高課堂質量。

    通過這些步驟,教育者可以制定出一套既合理又有效的課堂規則,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創造一個積極、有序的學習環境,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制定怎樣的課堂規則

    1.科代表課前詢問準備??拼碛谏险n前課間向任課老師詢問課上所用資料及注意事項,返回教室將其寫在黑板上進行提示準備;如需發放作業及資料課間抱回發放。

    2.學生課前準備并安靜。課前一兩分鐘學生準備好上課需要的資料,將無關用品放桌內,安靜坐好,目視前方,等待上課,科代表進行監督檢查。

    3.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課上不換座位、不下座位,不隨便出教室。遲到的學生必須先喊報告,經老師允許方可進入教室。

    4.上下課必起立并答禮。上課、下課,班長喊“起立”,站立端正,答禮聲音洪亮,上課前有助于學生調整精神狀態進入學習,下課后有助于養成學生安穩從容的習慣。

    5.安靜聽講并認真筆記。學生應坐姿端正,專心聽講,不從事與學習無關的活動,如使用手機看小說、玩游戲等。當老師講解時,必須保持安靜,同時要跟著老師的思路進行思考,心中默念。當需要筆記時,要迅速記錄合適的內容在合適的位置。

    6.積極主動參與。學生應積極回答問題,積極融入小組合作學習中,主動參與,熱情討論?;卮饐栴}時,應起立且聲音響亮,使用普通話且語言得體。

    7.尊重老師和同學。上課時,要注重尊重老師的勞動,下課時請老師先行。同學之間也應相互尊重,保持良好的課堂氛圍。

    8.獨立完成作業。學生應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不抄襲他人答案,遇到問題應虛心請教。

    9.回答問題講文明?;卮饐栴}時要起立,得到老師允許再坐下。提問題時先舉右手,經允許后再起立發言,確保安靜的課堂環境。

    10.用不同手勢表達需求

    回答問題舉手;上廁所比“C”;有疑問比“?”;求關注“閃一閃”。

    不同手勢有不同意義,便于課堂高效運行。教師提問回答問題,學生統一舉右手。大拇指食指彎曲成半圓的C字手勢,表示自己要上廁所,看到沖學生點頭示意,學生自己悄悄去,悄悄回。對于老師或者同學的言論有疑問,用食指彎曲作問號,代表自己有疑問,老師看到可以選擇讓其發問?;卮饐栴}機會少,做題有困難,用五指收緊握拳再張開(反復做)的方式代表“閃一閃”,也就是求關注。

    11.明確課堂聲音刻度尺

    課堂主要用聲音表達,音量的控制很重要??蓪⒄n堂的聲音分貝設定為一二三四幾個刻度級別。具體界定如下:

    一度聲音:只有自己一人能聽到、旁邊同學卻聽不到的聲音。

    二度聲音:同桌二人能聽到的、鄰近的同桌卻不能聽到的聲音。

    三度聲音:4人小組討論時互相能聽到,另外小組卻不能聽到的聲音。

    四度聲音:公開發言、展示分享時,要讓全班同學都能聽清楚的聲音。

    12.保持課堂整潔。教室應保持整潔,個人物品如食物、飲料等不應帶入教室,上課不準吃東西、喝水,下課時將桌上的東西收拾干凈。

    上課的規矩好,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會帶來良好的學習效果,對學生一生都會有積極影響。同時,教學相長,教師也會受益,促進專業成長。當教師和學生一起研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課堂規則,并承諾遵守這些規則后,下一步就是幫助學生要從始至終遵守這些規則,并在執行過程中不斷修改?!耙巹t”要成為真正約束和引導學生自身行為的“指向標”。

    對課堂違規學生要進行懲戒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規范學校、教師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根據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學校應制定課堂違規學生的必要懲戒。

    實施教育懲戒應當符合教育規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則,做到客觀公正;選擇適當措施,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學校應當結合本校學生特點,依法制定、完善課堂紀律要求,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規范,健全實施教育懲戒的具體情形和規則。學校制定任何校規校紀,應當廣泛征求教職工、學生和學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下稱家長)的意見;有條件的,可以組織有學生、家長及有關方面代表參加的聽證會。課堂規則作為學校校規校紀的一部分,應當提交家長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經校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后施行,并報主管教育部門備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家長以民主討論形式共同制定有關規則或公約,報學校備案后實行。

    學生在課堂上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及其教師應當予以制止并進行批評教育,確有必要的,可以實施教育懲戒。故意不完成教學任務要求或者不服從教育、管理的;擾亂課堂秩序、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打罵同學、老師,欺凌同學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權;

    其他違反課堂規則的行為。學生實施屬于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不良行為或者嚴重不良行為的,學校、教師應當予以制止并實施教育懲戒,加強管教;構成違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處理。教師應當遵循教育規律,依法履行職責,通過積極管教和教育懲戒的實施,及時糾正學生錯誤言行,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

    建立課堂規則不僅僅是為了維持秩序,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律性和責任感。通過遵守規則,學生學會如何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行為承擔責任,這是自我管理的重要一環。建立課堂規則意味著學生從遵守規則的初級階段,逐步提升到理解并內化規則精神,最終能夠自主地制定和執行規則,以實現個人的自我管理和社會的和諧共處。

    ?

    【責任編輯:吳艷鵬】
    北京實驗學校魅力教育集團總校長,北師大兼職教授,全國民族教育專家委員。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