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變,抗戰軍興,22歲的臺灣牙科醫生李國明正在福建晉江第三區(即石獅)永寧鎮隨胞兄李國星開業行醫。這年9月21日,他同胞兄李國星,以及其他“居留本縣第三區之臺灣同胞”,“發起組織第三區臺灣同胞抗日復土同盟會”?!度萑請蟆?937年9月23日報道:“如儀行禮后,主席報告該會組織宗旨,略謂:今天是臺灣同胞抗日復土同盟會第一次籌備會議,出席諸位同志,大部是過去臺灣革命分子,如臺灣文化協會會員、民眾黨黨員、農民協會會員、工友自治會會員等,過去在臺均曾做過轟轟烈烈之革命工作,因不堪受日本帝國主義之壓迫,不愿在日帝國主義鐵蹄下過著慘無人道之奴隸生活乃逃回祖國,在祖國政府保護下過著自由生活,亟望祖國政府有一天驅逐日帝國主義,收復我臺灣,拯救我數百萬之臺灣同胞于水火?,F在時機到了,是我們發揮熱血而爭取自由的時候了,亦即是臺灣同胞揚眉吐氣的時候了,我們深愿與祖國同胞攜手聯合起來,站在同一抗敵線上,驅除東亞魑魅的日帝國主義,而爭取我們的自由與生存,并鏟除甘心為虎作倀之日帝國主義走狗——漢奸。今天到會諸同志乃本此宗旨而組織抗日復土同盟會,并擴大聯合各地有志熱血之臺灣青年共同奮斗云云?!崩顕髁忻麨樵撏藭l起人和籌備委員(共9人)之一。
1938年3月25日,李國明具文“聲請許可回復國籍”,其文曰:“為聲請許可回復國籍事,茲依中華民國國籍法第十六條呈請許可回復中華民國國籍,理合具愿書及保證書并開明應行呈報事項,謹呈晉江縣政府轉請內政部鑒核施行。謹將應行呈報事項開明如左:一、回復國籍人姓名,李國明。二、性別,男。三、年齡二十三。四、籍貫日本國臺灣臺南市,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縣人,于民國紀元前六年七月喪失中國國籍取得日本國臺灣籍。五、居所,中國福建晉江縣第三區永寧鎮第三七保第五甲第九戶。六、居年限自民國十八年至二十七年共十年。七、職業,齒科。八、財產,動產一千元。九、品行,端正。十、藝能,口腔外科。十一、隨同回復國籍人取得國籍者,妻孫玉英年二十四歲;子李永華年三歲;女李繡錦年5歲?!?/p>
然而,李國明完全沒有想到,他同其他“有志熱血之臺灣青年”,竟然受到當地官方的不公正對待。李國明“呈請回復中華民國國籍”的“聲請”文書并未“轉請內政部鑒核施行”。更有甚者,據《石獅文史資料》總第21輯《石獅臺胞抗戰際遇史料》所記,“1938年5月15日夜,駐泉州的二三九旅會同晉江縣政府令飭各區公署,凡留居晉江縣之臺灣人,全都集中遣散到安全地帶。當夜,石獅區假稱集中醫生訓練救護隊,連夜將臺籍居民柯水治、蘇婉容、柯婉珍、曾子爐、陳振義、李國星、李國明、高墀顯、王仲甫、周燕福、張亨寅、廖榮華、王者令、康松齡等 30多戶帶到石獅禮拜堂對面集中。第二天早上,兩人一對,手腕對手腕用繩捆綁著,并在背后編號,步行押送到縣城(泉州)集中在坡隍廟。王仲甫的妻子張絹,集中在城隍時,臨盆產一男孩,取名王隍生。由于產后感染引起高燒,母子雖被送進醫院住院治療,不幸雙亡”,“縣政府特征汽車10輛,由軍警 20多人押送到福州。隨后改乘汽船到南平,北上崇安。
在崇安,李國明抗日心切,請纓加入臺灣義勇隊。據崇安縣縣長劉超然1939年3月11日快郵代電,李國明等臺胞22名“業于本月10日下午午2時由臺灣獨立(革命)黨黨部秘書張一之率領乘兵站專車護送浙江金華集訓”,李國明從此加入臺灣義勇隊,從此由忍辱負重轉為光榮承擔抗戰重任。
1942年7月中旬,臺灣義勇隊奉命由浙入閩,移駐福建龍巖。臺灣義勇隊在福建建陽設立“臺灣義勇隊建陽臺灣醫院”,李國明為該院牙科醫生。
1945年抗戰勝利后,李國明返回石獅永寧鎮。先是協助胞兄李國星復辦國星齒科醫院,然后自己另辦牙科診所開業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