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民間信仰的美德故事和靈驗傳說
    汪毅夫
    2025年05月22日

    從信民對神明的態度來觀察,同嚴格意義上的宗教相比照,我們可以看到民間信仰(包括媽祖信仰)的一個特點:一般說來,信民的期望主要在于“現世報”而不是“來生?!焙汀八篮笊胩焯谩?。常有人據此批評民間信仰之“靈驗本位”的實用傾向。日據臺灣當局甚至以此作為“全廢”即在臺灣全面廢除民間信仰的理由。1938年11月11日,日據當局在新竹推行“寺廟整理”和“寺廟神升天”,其《對于在來之寺廟齋堂之全廢案》的要點是:中國的“寺廟信仰是利己本位。本島(按,指臺灣)在來宗教以何目的系民眾之信仰?民眾信仰寺廟何求?一言以蔽之,是漢人低級信仰之‘三多’而已。何謂三多?就是多福、多壽、多男子(按,指兒子)。目的不過是現實生活求現世利益,明顯是利己本位之信仰”,“以上由寺廟信仰而判斷,寺廟必須廢止之各種理由,油然而生”。

    以媽祖信仰為例,我們從海峽兩岸的媽祖信仰看到的實際情況是:信民并非僅僅對媽祖的靈驗傳說津津樂道,對媽祖的美德亦念念不忘,甚至有意編造媽祖身后的美德故事;信民并非僅僅相信媽祖有實利實用的功效,還服膺于人神共欽的美德和善有善報的道理;信民祭拜媽祖,并非僅僅是“報其功”,也往往出于“感其德”。

    臺灣北港朝天宮刊印的《北港媽祖顯圣錄》收錄的《孝子釘》的故事,可以是一個例證:“根據記載,清朝道光年間,福建泉州南安有一孝子姓蕭,因家境清貧,其父只身來臺謀生,經數年毫無音信。蕭孝子時尚幼,思親心切,經隨母渡海來臺尋父。當時清廷在笨港(北港)置水陸汛兵防止偷渡,母子在外海汐汀下船,涉水登陸,同遭激流卷散,蕭孝子幸由漁夫救回。一日,蕭孝子隨漁民上笨港查尋其父母,因向朝天宮天上圣母跪拜禱告:‘圣母如肯庇佑尋得父母,鐵釘則能貫入石中’。禱畢,即于殿前石階上釘一鐵釘,易彎曲鐵釘竟然輕易沒入堅硬青石之中,人人稱奇,稱為孝子釘。當地一花生油行主人,聞知蕭孝子之事,特予雇用,俾便于尋求。黃天不負苦心人,不久,麥寮一商人購油時,言及數月前一小船救了一婦人,蕭孝子隨該商人往麥寮探詢,果然母子相逢,即迎回北港同住。經不久偶然機會,彰化一人來北港進香,聞之孝子釘之事,由于好奇,乃往探訪蕭氏母子,出于意外,乃是表親,且其表親知蕭父住所,乃相偕往中部相見,親子三人重逢,恍然如夢,悲喜交集,終于達成數十年來子思親、親思子之心愿,享天倫之樂”?!缎⒆俞敗肥怯嘘P媽祖的美德故事與靈驗傳說的交集,彰揚的是人神共欽的美德、是人孝親的美德和媽祖助人的美德的交集,印證的是善有善報的道理。

    本文作者汪毅夫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責任編輯:于涵】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