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屏東的記憶
    汪毅夫
    2025年06月06日

    多年前,我到臺灣屏東科技大學參訪,受到師友熱情款待,至今感念于心。屏東科技大學的前身是屏東農校。我記得,國立海疆學校校史資料記載,臺灣光復初期該校有8名畢業生到了臺灣屏東,分別在屏東農校和屏東中學任教。國立海疆學校創辦于1944年,該?!皠撧k的動機是為收復臺灣而儲備人才”,校址先后設于福建仙游、南安、晉江。我還記得,屏東歷史名人郭國基在日據臺灣時期因屏東東港事件坐牢,在臺灣光復初期又為“二·二八”事件入獄。

    作為歷史學家,胡適對東港事件和“二·二八”事件都很關注。1953年1月6月,胡適在“臺灣省縣市文獻委員會茶會”上說:“二二八事變是一個不愉快的事情,但其造因如何?經過如何?也不能不討論這個問題,但討論這個問題,要避免有主觀見解,能夠顧到客觀環境。關于二二八事件的事情,就有許多材料不能用、不敢用或不便用,但總要盡量保存這個史料,幷發表其可發表之資料,以留真相”(引自童怡《現階段的文獻工作》,載《臺北文物卷》第5卷第4期,1956年6月30日出版)。1959年2月17日,胡適在給臺南名人韓石泉的信里表示,希望從“更多、更詳細的自傳文字”中“更明白當年東港事件、二二八事件的真相”(轉引自胡頌平:《胡適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臺灣聯經出版公司1984年版)。

    說來令人好奇,時至今日,東港事件近乎不被人記得、不被人說起,而“二·二八”事件則幾乎成了“100年也談不完的話題”;知郭國基因“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眾,而知其為東港事件吃苦者尠。所以然者何?政治偏見使然也。如胡適當年指出的,因某種“主觀見解”而使“許多資料不能用、不敢用或者不便用”。吾人于此還要指出,基于為當局(包括日據臺灣當局)辯護或辯解的“主觀見解”來處理資料,造成的是個體乃至群體的選擇性記憶。臺灣史研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作者:汪毅夫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責任編輯:陳秋靜】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